外媒專訪 駐美代表俞大㵢:台美已就共同生產研發武器展開對話
驻美代表俞大㵢。中央社(资料照片)
驻美代表俞大㵢日前接受美国媒体专访时指出,为缓解美国对台军售延滞,台美已经开始就共同生产及研发武器展开对话,目前讨论的方向是在台湾生产或组装对美采购的军备,使台湾成为军事供应链的一环。
英文线上时事杂志「外交家」(The Diplomat)9日刊登俞大㵢专访。俞大㵢表示,中国对台压力产生质变,代表性事件有二,一是2016年民进党的蔡英文当选总统,北京「不喜欢民进党执政,开始采取一些强势行动」。
他说,第二个变化是2022年,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Nancy Pelosi)访台后,共机军舰开始绕台,现在每天有12、20甚至50架共机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这是一种侵略和不断威胁与胁迫。
俞大㵢表示,中国对台策略不仅限于军事手段,还包括认知作战,不只试图透过选举影响台湾,也想影响台湾对他国的观点,尤其是对美国的看法,也就是所谓的「疑美论」,而这确实对台湾的舆论产生一些影响。
他说,美国一直对台展现跨党派支持,无论是国会还是行政部门的支持都「非常坚实」。
不过,美台商业协会(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近期发布报告指出,自2022年以来,拜登(Joe Biden)政府对台提供的安全援助金额逐年下降。美国对台军事现代化的支持从2021年起逐渐减弱。
俞大㵢则提出不同的观点,表示拜登政府已经宣布16次对台军售,创下纪录。军售总额较低是由于台湾改变国防策略,更注重不对称战力,而非大型载台,「无人机较小,价格也不那么贵,但在现代战事中非常实用」。
俞大㵢坦承,基于供应链问题以及一些「技术性状况」,例如需要以「台湾的规格」制造某些载台,台湾确实面临美国武器交付延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俞大㵢说,希望在联合生产及开发军备方面取得新进展,可能让台湾开始自行生产一些所需的美规武器。
他说:「我们正在讨论,也许我们购买的一些武器可以在台湾生产或组装,这样台湾将成为军事供应链的一环…也将解决部分武器交付延迟的问题。」
俞大㵢指出,解决美国对台军售延滞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但强调台美密切进行合作。
国际支持方面,俞大㵢说,台湾如今不仅得到美国的支持,还得到其他「志同道合国家」的支持。澳州、法国、德国、日本、纽西兰、荷兰及英国最近几个月派遣军舰通过台海,就是一例。
他说,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也持续呼吁中国,不要单方面以军事侵略或胁迫的方式改变台海现状。
俞大㵢另以过去派驻欧盟的经验指出,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愿意单独与台湾打交道,而不是把台湾与中国混为一谈。几年前,很少有欧洲国家在不先提中国的情况下讨论台湾,台湾曾经是中国问题下的附属议题。现在的状况并非如此。
俞大㵢认为,背后原因在于立陶宛与台湾互设代表处后,立陶宛所面临的中国压力,欧盟目睹北京「将贸易武器化」,改变对中国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