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赖清德民主大联盟注定一场空
社评
赖清德「民主大联盟」出师不利,原拟征召蓝营出身李正皓、太阳花学运领袖林飞帆投入艰困选区选战,未料前者涉入偷拍事件,后者处理民进党性骚事件怠惰,先后知难而退,「鸡排妹」郑家纯、社民党苗博雅也遭自家人反弹。「民主大联盟」未达到团结多数的目的,却先踢到石头,暴露了赖清德思虑不周与过度自信的问题。
赖民调出现天花板
「民主大联盟」主要是针对国民党「非绿大联盟」而来,民进党警觉,赖清德选举起步2个月,支持度竟在3成5到4成之间胶着,再也上不去。另方面,2024大选格局与2000年类似,出现三脚督局面,寄望以「民主大联盟」抢夺偏绿的白蓝选民,若能稳住4成选票,并让蓝白阵营相互拉扯,赖清德就可能继陈水扁后,成为另一位低声望、低得票的新任总统。
国民党倡议「非绿大联盟」,至今未见具体行动,看不出蓝白合作的迹象,但也没有出现相互攻讦、互争选票的乱象,似乎有二打一的默契。对此民进党难免几分焦虑,最近几次民调,下架民进党、反对民进党继续执政支持度,总在6成左右,声势一旦形成,浅绿、年轻选民都会从民进党基本盘流失,届时赖清德能否保住4成得票率恐怕成问题。这是赖清德提出「民主大联盟」的原因:留住浅绿、挽回中间和年轻选民。
回顾过往几次大选,民进党之所以能赢,都是透过筹组「大联盟」策略扩大选民基础。2016大选以「进步大联盟」为号召,主打「公平正义牌」,囊括左翼、社运、青年力量,成为击败国民党的助力。2020大选蔡英文声势低落,一度面临逼宫危机,但借助「九二共识就是一国两制」及「一国两制在香港破产」两张恐吓牌,以「抗中大联盟」散播恐中、抗中情绪,最终席卷817万票,足足比2016多出近130万票。
民进党总是声讨对岸「统战」,却把「统一战线」精髓掌握到家,在选战中玩得游刃有余。可惜赖清德的「民主大联盟」沦为东施效颦,选战操盘痕迹过于明显,以至于连民进党内都看不下去。「大联盟」要能成功运作,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具吸引力、引领力的理念,才能吸收非党籍社会菁英参选或进入体制,二是要有足够政治资源或利益交换,以抚平党内反弹。
民主为名实为抗中
对照第一点条件,民进党的理念魅力已经彻底崩塌,不需再多言,这点恐怕连民进党自己人都不得不承认。第二点条件才是最关键而「致命」的,当外界预期民进党难以继续执政,对民进党掌握政治资源的预期就会下降,换言之,当赖清德能兑现的政治交易愈来愈少,党内派系自然要拱自己人出来参选,以免既有利益和资源受损。「大联盟」概念仅适用于顺风球,一旦处于逆风,就难以整合协调。
赖清德的「民主大联盟」和「民主」毫无关联,甚至是剥夺在地基层参政权的反民主行为。但为何赖清德、民进党仍高喊这个口号?想必还是回到了「抗中保台」的台独意识形态上。可以仔细看看,「民主大联盟」推出名单上人选的特质:表面上不乏非民进党籍、外省背景、艺人出身、年轻或知识标签,但实质上都具有相同的立场:认同2016年以来民进党抗中、切割两岸关系路线,为民进党把台海推向美中战场的路线辩护。
无论2024蓝白关系最后如何演变,以两岸和平为目标的「非绿联盟」始终存在,而民进党的「民主大联盟」则是民主的蛋白、抗中的蛋黄,不如说是「战争联盟」。也就是说,2024大选的两岸和平大联盟,即便有政党之间的矛盾或竞争,但只要认同基于宪法的两岸关系架构,愿意就两岸走出战争阴影、重返和平荣景,提出一套具体可行的论述与方案,就应该携手合作,至少要能齐心下架民进党,因为两岸和平是两岸与全球华人共同的价值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