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两岸和战 系于双边集体智慧
旺报社评
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日前接受专访,台湾媒体偏重他对武统及中共二十大将推出对台新政等表述,却忽略他对过去1年台海形势的基本判断与未来对台政策大方向。孙亚夫认为,2021年两岸政治关系严峻复杂,并出现新一轮紧张,但两岸经济、社会、文化交往还是在继续进行,而且还有一些好的成绩、好的消息。
绿营搞抗中 翻不了天
这句话其实是孙亚夫专访全文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也可以视为中共对台决策层对目前两岸情势的总体认知。从中共擅长的辩证法来分析,孙亚夫提到去年两岸关系在政治上「严峻复杂」,无疑是「不好」的一面,但在两岸经济、社会、文化上却存在「好的一面」,透露出大陆高层对两岸关系的观察相当冷静,并没有因台湾内部蓝绿消长或美方不断加码的挺台动作,而产生悲观、盲目的判断。对比台湾乃至国际舆论对新一年两岸情势普遍悲观的预期,陆方表态反而颇有几分胸有成竹、闲庭信步的感觉。
换言之,当北京认定目前两岸关系在经济、文化、社会方面「还不错」,那么就完全不会滋生「武统」焦虑或冲动。至于如何处理「严峻复杂」的政治层面,相信北京还会延续过往「遏独」措施,甚至在军事、外交、舆论等领域,加大对民进党及西方亲台力量的打击或施压。同时,如孙亚夫所言,两岸仍有「谈」的可能性,陆方留下回旋空间,期待台湾重回九二共识恢复对话。
为何陆方有足够的底气?原因就在经济。民进党重新执政6年来,两岸经贸依存度持续上升,去年台湾向陆港澳出口总额占42.3%,对大陆贸易顺差达到1047.3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在中共眼中,经济决定政治,台湾对大陆经济的依赖,从根本上保证了大陆对台「主导权」和「主动权」,也决定了民进党政府的「抗中」充其量只是「小打小闹」、翻不了天。。
台湾社会,尤其是民进党政府,应该从孙亚夫对两岸情势的基本判断中,得到有价值的讯息。首先,由于美中、红绿之间存在结构性的分歧乃至冲突,故大陆在两岸政治关系论述上,不可能做出调整或改变,台湾不需要对大陆的「硬话」太在意,而要注意大陆对维持两岸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的意愿未变。其次,民进党政府虽在政治上遭到大陆强力批判,但蔡总统、陆委会一直强调两岸交流不会关上大门、走回老路,务求经济、社会关系稳定,相信北京对此也有所认知。可见,在两岸政治分歧、对抗一时难解的情形下,共同维持两岸既有的经贸、文化和社会连结,已经成为两岸执政者心照不宣的默契。
经济关系 没本钱乐观
有鉴于此,两岸双方应该建立起「两个基础」的认知:第一,经济、社会、文化的密切交往,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基础;第二,基于双方宪政体制共同规定的两岸政治定位,是两岸政治对话的基础。前者组成了两岸关系现状的「下层基础」,后者则构建起两岸关系走向的「上层建筑」,两者存在着先后逻辑关系。目前红绿执政者在「第二个基础」上难有共识,但至少应在「第一个基础」上找到共同努力的方向。
然而,两岸经济、社会、文化交往的基础,并非从天而降的恩赐,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恒产。中美关系的前车之鉴,就值得汲取和深思。过去很长时间谈及中美关系,往往有两句话,第一句是「中美好不到哪去,也坏不到哪去」,第二句是「经贸是中美关系压舱石」。结果就在近几年,川普的贸易战、美方科技、金融对中封锁,导致双方经贸基础濒临雪崩,中美交恶之遽变,超乎所有人预料,也彻底颠覆了原本对中美关系的定性。
两岸关系亦然,表面上「下层基础」仍然牢固,实则危机四伏。遭到连续2年疫情困扰,两岸民间自下而上的经济、社会、文化交往早已陷入停摆状态,亮眼经贸数字背后有更多短期、外部因素刺激驱动,在政治互信脆弱的情形下,长期积累两岸经济社会基础,未必能抵御住「黑天鹅」风险冲击。两岸经济关系没有乐观本钱,陆方更需呵护台商、台企,民进党政府需善待两岸民间交流。新的一年,双方应在「政治避战、经贸维稳、社会促通」上寻求交集。
两岸和战由美中台三边关系决定,但两岸的集体智慧是关键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