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政治暴力合理化 美国民主之忧
旺报社评
美国总统大选年政治暴力事件频传,使得好莱坞「反乌托邦」惊悚影片《帝国浩劫:美国内战》格外令人瞩目。当然,美国再度发生内战的情境并不存在,但政治暴力高涨,不但侵蚀美国民主基石,更将冲击世界秩序,民主世界必须关注。
民粹主义 扩散左派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已两度躲过暗杀。第一次是7月13日宾州巴特勒郡造势大会,他在电视实况转播下遭到枪击,所幸仅右耳被子弹擦伤,英勇的表现使他被视为是「天选之人」,声势锐不可当,也造成拜登总统退选,由副总统贺锦丽取而代之,可能成为这次选举的最大转捩点。接着是9月15日在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打高尔夫球时,又有人企图行凶,好在特情人员及时察觉,嫌犯于逃逸后遭到逮捕。
川普将暗杀事件归咎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与拜登总统的「煽动性语言」。讽刺的是,川普本人对政治暴力泛滥更难辞其咎。2020年底川普竞选连任失利,支持群众于隔年1月6日攻击国会,试图阻止确认拜登当选,川普的搧风点火是最主要导火线。这场暴力事件造成5人死亡,4名应变警官在7个月内自杀,是美国自越战时期以来最激烈的政治暴力行动。
美国支持政治暴力者逐年增加,2021年共和党员支持国会之乱者21%,2024年增加到30%,反对者则降低到20%。美国公共电网新闻时刻/全国公共广播电台4月公布的民调显示,20%美国人相信政治暴力可以合理化,80%不认同政治暴力。
另一份民调询问5000名受访者是否支持政治暴力,只有7%同意,但7%仍代表几百万人,不但民粹主义极端分子支持暴力,现在还扩散到左翼自由派。在佛州企图暗杀川普的劳斯,就主张美国要保护乌克兰,还要筹组「台湾外籍兵团」保卫台湾安全。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指出,选举暴力背后重要一个原因,是重要职务的竞选代价太高,高到难以想像,必须穷尽一切手段,只能赢不能输。美国学者专家分析,政治暴力如同疾病会快速蔓延,从不同意对手演变成要伤害对方。
政治暴力现象不仅限于美国,日本、法国与德国的右翼激进派也风起云涌,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被刺身亡,现任首相岸田文雄也曾遇袭;去年法国攻击民选官员增加12倍。
选举效应 外溢国际
专家分析,造成政治暴力的因素包括领袖具有侵略性人格特质、强烈政党认同、错误讯息误导与阴谋论、怨天尤人、拥有武器等,考量这些因素,剩不到50天的美国总统大选更趋紧张。
据《纽约时报》最新民调,贺锦丽以49%领先川普的47%;《福斯新闻》则是贺锦丽48.5%,川普45.3%,鹿死谁手尚难预料,但选举更为激烈可以预期。川普说,「假如我们赢不了此次选举,我不认为这个国家会有另一次选举」,语带威胁,也使人担忧若川普选举落后,拒绝接受结果,可能重演2020年攻击国会事件,将瘫痪政治运转,美国民主难以再度承受打击。
美国选举的效应将外溢国际政治,美国社会对立、分化,政治斗争激进,民主体制基础松动,已经削弱整体国力及世界领导地位,若这次选举再出现重大瑕疵或抗争、甚至冲突,地缘政治可能出现权力真空状态,这不会是国际社会所乐见。
就美中战略竞争而言,中国政策尚未成为这次大选主要议题,但共和党与民主党,谁对中国更强硬的竞赛未曾中断。若川普胜出,把国内对抗模式搬移到外交政策,以破坏中共体制取代拜登政府的接触策略,将更加激化中美之间的冲突,无法提升双方共同利益。
川普于7月第一次遭暗杀后,美国两党领袖都呼吁冷静、降温,拜登总统告诉美国人民,暴力在美国没有一席之地,不能允许暴力正常化。只是随着选举逼近,选情紧绷,两党候选人、特别是川普能有所节制,诉诸和平与理性,将是美国人民与国际社会的共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