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院士:医学专业招生要适量、限量、减量!

针对医生职业发展上的诸多棘手问题,王辰院士怎么看。

撰文 |郭雪梅

“灿烂其职业前景,吸引其优秀生源,严格其培养过程,产出其优秀人才”,好的医学教育离不开对招生、培养、就业每一个环节的重视。

4月20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发表主旨报告“构建我国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介绍当代医学教育理念的变化,并对当下我国医学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构想。

王辰院士讲话,图片来源:直播截图

好的医学教育,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

现代医学教育的关注点如今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王辰院士重点指出了三个方面:

一是由关注“单病”转向“共病、复合病”,在我国,初级阶段建设了很多专科医院,但如今“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提醒我们关注共病、复合病。

二是以应对疾病为原点转为照护健康为原点,以往的断骨接骨的思维是一种应对疾病的理念。随着现代医学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医学的责任转变为照护健康,也就是从以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

三是从关注个体健康变为关注群体健康。临床医学关注解决当下病人的问题,特点是个体化,但医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它要注重照顾群体,包括种群和人类,这个与群医学的观念密切相关。

王辰院士认为,在今天,医学、卫生、健康三者基本构成了现代医学的教育体系。医学是道,也可能是术;卫生是中间经历的路;健康是结果,这是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个体系也离不开人文社科。

“医学学科是独特的,但一定不是独立的。” 现代医学虽然是基于科学的医学,但王辰院士强调,哲学、伦理、文学、艺术等学科也是医学的基础,科学医学只是当代医学的主流特征。“医学有时候不仅是科学,非科学的人文部分也是医学的重要的基础。”

医学是一个独特的、综合的、巨大的体系。王辰院士把医学总结为“终极之学”,它是关乎人的利益的、生命的和健康的,从这个意义上,它可以冠为各个学科的归宿点,医学理应为“One Health(健康大同)”努力。

基于这一点,王辰院士认为,医学院应该要做医学的通识教育。对于“新医科”的建设构想,医学专业应当既教临床医学,也教群医学,用贯通式、多学科的方式培养。

医学教育的三大核心问题

医学理念发生变化,也决定过往陈旧的医学教育模式需要做出改变。从招生、培养、就业等各个环节,中国现代医学教育都有亟须解决的问题。

“医学专业招生要适量、限量、减量。”王辰院士指出,2020年-2023年国家执业医师与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不到60%,2019年-2021年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有30%根本不当医生。

医学教育质量低,同时浪费了有限资源。王辰院士建议,要限制招生数量,避免分散教育资源,并加强医生的专业教育,“关键是要吸引人,而不是降格以求”。

中国的现代教学模式也要改变原有的 “板块式教学”。王辰院士表示,“第五年大家去考研、去找工作,把第五年这个最宝贵的、不可复得的实践时间浪费了!”

在他看来,国际上的现代医学教育模式如今已变化为“以培养胜任力为核心”,学生是好胚子,教学方法也是立体的,这从根本上改善了学生实习质量的问题,对于中国,这一点是可以借鉴的。

针对医生职业发展方面的诸多棘手问题,王辰院士还提出一些新构思。第一,对于青年医生职业发展,如今面临的情况是住培结束后大多成为住院医师,三级查房制度导致高年资医生实际脱离临床、低年资医生成长缓慢,未来可以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让青年医生的职业路径更加清晰。

第二,在职称体系上,分设职业与学术职称,避免医生频繁因职称评审增加负担,让医生可按照自己的规划自主选择走职业路径、学术路径或者教学路径,也可同时走多条路径,但要将主诊医师设为医生职业路径唯一、最高的职称。

在会上,王辰院士还提及一些其他医学教育现存的问题,比如助理的活全是医生在干、临床药学专业有需求但始终没有正式建立起来、体现医院厚度温度的护理学缺少实际关注。

“有灿烂职业前景才能有优秀生源,严格其培养过程才能产出优秀人才”,王辰院士在发言的最后对中国未来的医学教育如此寄语。

来源:医学界

责编:汪 航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