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侠:电动智能汽车比燃油车更需要国际化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本站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汽车11月7日报道
2021年11月7日,以“开放 合作 共赢——新形势下国际品牌汽车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 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召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家上午好!
在第四届进博会隆重举办的重要时刻,来自海内外的各界精英人士相聚上海,参加202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共商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与发展。在此,我谨代表组委会向各位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一周前,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要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次进博会“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和本次论坛 “开放 合作 共赢” 的主题与习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十分契合。在汽车领域,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同样是两个最核心的关键词,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深切的体会。
在此,我有两点感悟与各位分享。
第一点,国际化不仅是中国的既定国策,也是世界发展的基本方向。
今年恰逢中国加入WTO20周年, 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了入世承诺,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仅收获了国际化带来的红利,也为全球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近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
就汽车产业而言,中国汽车进口关税一路下调,并逐步取消了合资股比限制,到明年,乘用车股比也将取消,意味着我国汽车行业完全实现对外开放。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为1502亿美元,增幅高达46%,呈现出进出口双向增长的良好态势。
这些数字表明,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措施正在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中国不只是全球体量最大、增速最快的汽车市场,在包容性、开放性上,同样走到了世界前列。
第二点,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浪潮为汽车产业的国际化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动能。
今年9月底,在北京举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果展全方位总结和展示了中国在这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战略层面早布局、早决策、早行动,奠定了先发优势;产销量连续六年全球第一,市场优势明显;专利申请总量全球第一,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竞争力位于国际前列,产业体系日趋完整;智能网联技术为新能源汽车赋能,智能电动汽车与智慧交通、绿色能源、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
从全球来看,欧美新能源汽车也在快速增长, 9月份挪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90%,德国接近30%。这说明,新能源汽车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我认为,电动智能汽车比燃油车更需要国际化,其理由有三:
其一,电动智能化是汽车技术革命的集中爆发,涉及太多的技术创新,包括很多原始创新和底层技术,甚至离不开不少基础研究的支持,需要全世界的智慧共同努力。
其二,电动智能化的产业链更加跨界和复杂,新的商业模式更加开放而多元,只有充分的全球化,才能确保产业链的安全稳定。今年到目前为止,欧洲汽车产量已经损失了276万辆,中国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席卷全球的芯片荒、电池荒警示我们,只有开放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是正确选择。
其三,电动智能化亟需新法规、新标准的支持,在这方面各国都有同样的需求。建立起全球统一、彼此兼容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对全球汽车产业将是极大的利好。习主席所说的制度型开放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中国汽车市场在上世纪末的大爆发,拉动全球汽车从夕阳产业回到了朝阳产业,而当下如火如荼的电动智能化大潮让汽车产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3天前,习主席在进博会开幕式上再次强调, “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我相信,中国让全球分享了燃油汽车时代的市场红利,也必将让全球分享电动智能时代的市场红利。真心希望国内外的车企和产业链上的每一份子,秉持开放、合作、共赢之心,为新时期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共同奋斗。
最后,祝今天的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在进博会期间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