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我国处在转型关键期 应提升金融服务与经济转型的适配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姜樊)12月2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研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上”表示,中国现在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面对老龄化加剧、储蓄下降、资本形成贡献率下降等问题,未来我国经济必须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培养新动能。”王一鸣指出,当前,我国原创能力的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领军的尖端科技人才依然缺乏。我国要从过去的集成创新模式转向鼓励原始创新的模式,这就要求在制度设计上都要有相应的调整。
在王一鸣看来,加快产业升级也是“新动能”。新质生产力要发展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也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同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释放巨大需求潜能;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王一鸣认为,提升金融服务与经济转型的适配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前中国的金融体系是在传统工业化时期形成的,非常契合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即大规模、集中化融资。这意味着科技创新这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与科技创新不完全匹配。
“比如科技创新风险大,而金融机构追求收益的稳定性;科技创新需要‘长钱’,持续的投入,而金融机构倾向于给‘短钱’;中小科技企业需要小钱不需要大钱,金融机构更愿意给大钱、做大项目,因为成本差不多;科技企业重研发、轻资产,金融机构需要抵押融资。”王一鸣进一步解释,如何去转变这种模式,金融机构仍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他认为,银行体系支持科技创新,未来可以尝试利用现有的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降低金融机构支持科创的风险,把风险和收益更好地匹配起来。同时,下一步能动性向数字产业金融转型,这意味着融资模式向交易信用转变。
编辑 曲筱艺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