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机器人去年巨亏超10亿,“微创系”仍在渡劫中
“微创系”旗下上市公司又交出了一份堪称雪上加霜的业绩。
4月24日,微创机器人发布2023年业绩报,企业于期内实现营收1.05亿元,同比增长384.2%,但年内亏损高达10.23亿元。
对于营收上的快速增长,微创机器人解释称,主要系公司核心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下称“图迈”)的多科室应用获批上市后,市场表现较好;另外,公司的骨科机器人在海外市场推广表现不错。
不过,据Choice金融终端,2023年内,微创机器人业的销售及分销成本、行政开支、研发费用分别高达2.38亿元、1.26亿元、5.69亿元。在这样的状态下,1亿元的营收显然是杯水车薪。
截至4月25日收盘,微创机器人报收12.9港元/股,涨2.22%,当前总市值123.66亿,与巅峰时期的700亿相去甚远。
微创机器人创立于2015年,是微创医疗旗下公司,也是“微创系”中历史市值最高、研发投入“最烧钱”的下属公司。企业在招股书中对自身的定位是“一家顶尖手术机器人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即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以及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
从公司特色上观察,微创机器人的多款产品都是手术机器人领域中的“国产首款系列”。例如,图迈是国内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国产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国内首个搭载自研机械臂、并获批上市的国产髋膝一体骨科手术机器人。
2021年11月,作为“微创系”分拆的第三子,微创机器人于港股上市。上市至今,由于产品的造血能力弱,微创机器人也从未盈利。在2021年和2022年,该公司的收入是215万元、2160万元,同期的年内亏损高达5.84亿元、11.4亿元。
同一时期,微创机器人的债务风险也不小。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间,该公司的短期借款在一年内从0元增至3.75亿元,流动负债从3.25亿元增至6.85亿元,负债总额从5.22亿元增至9.26亿元,资产负债率从27.06%增至64.86%。
截至2023年底,由于研发和商业推广的需要,微创机器人的现金及金等价物由2022年底的7.48亿元减少至5.07亿元,这些都显示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子公司境况难言乐观之际,母公司的情况也很糟糕。此前,由于微创医疗有一笔6月到期的4.48亿美元可转债,“微创系”的债务问题备受关注。
在4月5日,微创医疗公告称,公司和原贷款方签署了协议,取得了一笔最高2亿美元的融资,并将获得3亿美元的借款,以偿还即将到期的4.48亿美元可转债。原贷款方也就是高瓴资本以及微创医疗董事长常兆华关联方旗下的一家机构Jumbo Glorious。
至此,微创医疗眼看着就要还不上的钱算是还上了,企业年内的债务风波得以暂时平息。不过在“借新债,还旧债”的处理方式之下,微创医疗的债务压力还是非常大。
在2019年-2022年,微创医疗的负债总额是9.44亿美元、10.81亿美元、21.63亿美元、22.01亿美元,其中,流动负债分别为4.32亿美元、5.19亿美元、5.47亿美元、6.62亿美元。企业资产负债率59.07%、43.79%、49.38%、55.12%
到了2023年,微创医疗的负债总额已经达到25.29亿美元。其中,流动负债合计达到12.71亿美元,企业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64.32%。但是,截至2023年年底,微创医疗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0.2亿美元。
同时,根据微创医疗4月5日公告,原贷款人同意向公司提供1.5亿美元的可换股定期贷款融资,年利率为5.75%。同时,原贷款人还可以额外提供5000万美元的贷款额度。
但是,微创医疗若是想要获得额外提供的5000万元贷款,需要遵守对赌协议,即公司2024年及2025年的亏损额不得超过2.75亿美元、0.55亿美元,2026年需要实现9000万美元以上的盈利。否则,贷款人可以要求微创医疗提前偿还贷款。
而在2020年-2022年,微创医疗的净利润分别为-2.23亿美元、-3.51亿美元、-5.88亿美元、-6.49亿美元。
这也意味着,对于微创医疗而言,在“借新还旧”渡过眼下的危机后,又背上了利息和对赌协议。目前来看,2024至2026年的业绩目标对于连年亏损的微创医疗而言并不容易。同时,一旦贷款人最终不选择转股,那微创医疗又将面临新一轮偿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