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观宁夏:银川老城改造,那些预制板房为主的老旧小区何去何从?

银川这两天天气晴好,威记转老城的背街小巷,忽然间发现有的老旧小区都不住人了,要不用围挡或者警戒线隔开,提醒人们勿近;要不就是张贴告示说此为危楼,人勿近车勿靠。

细细一看,这些房子很多都是建于上世纪的六七八十年代。它们最大的特点,或者说共同点就不是年代久远,而是都是预制板建造的楼房。

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预制板房”这个词已经有些陌生,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是时代的产物,多见于南方。它们对于银川来说,算是一个外来品吧?

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在建造房子的时候,每层之间隔开的地板,使用提前浇筑好的水泥板“拼”起来的。这样建造的房子一个是快,方便,一个就是造价相对便宜。换句话说就是成本低点。

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是银川人口激增的一个时期,大量的人口(支宁人)涌入,使得居住需求也大增,如今银川老城的很多老旧小区,老街巷就是在那个时候兴旺和出现的。

尤其是民族街老大楼以西,那时候相对来说是地广人稀之地,于是成片的预制板房建造的小区出现,成了“支宁人”们的安置小区。比如说“上海新村”。

那时候老城里居住的“支宁人”,以上海、江浙一带的人们居多,他们带来了很多习俗和生活方式,至今还影响着“老银川”,或者存在于“老银川”们的记忆中。同时,他们也成了“老银川”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当时,这些楼房可都是抢手货,也渐渐改变了银川城的样貌,平房越来越少,楼房越来越多,同时也改变了银川城里人们的生活。

比如说供暖,从过去的用煤烧炉取暖,到集中锅炉房烧煤供暖;

比如说做饭,从用煤做饭,到天然气入户做饭;

比如说洗澡,从都去大澡堂、浴室,到在家用热水器,插电打开开关就能洗澡。

而如今,随着银川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一再扩张,老城里的这些楼房很多也就成了“老旧小区”。住在里面的“支宁人”很多也都老去,甚至是去世了,留下的“支二代”和“支三代”乃至“支四代”,不是改善型住房,就是因为各种原因,升学、工作等离开了银川定居外地。只留下这些楼房在无声诉说着银川往昔的故事。

很多人说,这些老旧小区都成了“危房”,那么就拆了改成停车场或者微小公园,缓解老城停车难问题和绿化装点城市,是最好的方式了。

但是照威记说,不如恢复“老银川”风貌多好,银川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能衬托起这一人文历史底蕴的建筑实在是太少了。在“做减法”的基础上,恢复明朝时期银川城(宁夏镇)三街三十二坊的格局,这也是一个看点。

因为,对于银川文旅来说,老城才是“根”,而其它地方,不过是点缀或者复刻而已,少了老城作为依托,那种认同感和厚重感也低了很多,它们最多算是娱乐休闲消费之地(景点)而已。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