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的官职放到现在,或许你比他还疯
在我国历史长河里,选贤举能,推荐选拔人才一直是统治者维护统治,治理天下的一大重要部分。
选拔制度也随着朝代不同而有所变化发展。
譬如先秦时期,在周朝,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争霸,人才流动加速。
“士”阶层崛起,形成了以“荐贤任能”为核心的荐举制度。
到了公元前13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察举”。
即由地方官府考察并向中央推荐德才兼备之人担任官职,至此人才选拔开始走向正规化。
三国魏晋以后,为防止豪强垄断官位,曹丕采纳陈群建议实施“九品中正制”。
可这一制度后期逐渐固化社会阶级,成为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的工具。
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形成完善。
至唐朝完善,宋、元、明、清四朝沿袭,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持久、最具影响力的选官制度。
这一制度打破了门第界限,使平民百姓有机会进入官僚体系,实现了社会流动性。
慢慢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意识,这种意识甚至延续至今。
而科举制度也并不是符合所有人的期望的。
譬如清代作者吴敬梓在他的小说《儒林外史》中就写过一篇讽刺科举的故事,即我们耳熟能详的《范进中举》。
那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讽刺科举的故事呢?为什么中举之后的范进会发疯呢?
一、明清时期科举流程
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是在明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它构成了明清统治者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它的流程也逐渐固定。
这一时期的科举制度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可以简单的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考生需要经过一步一步的考试,才能最终获得名次。
所谓童试,就是考生要参加的初试,其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
只有通过了这三场考试才能称为“秀才”。
有很多人止步于此,最后只能做一个给孩童开蒙的私塾先生。
童试通过的秀才们就可以参加乡试了,这场考试每三年举办一次,由巡按御史或钦差大臣在各省省城举办。
由于其考试时间在秋天,故而又称为“秋闱”。
此场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范进就是通过了这场考试。
通过这场考试后就有资格参与第二年的会试了,若会试没通过,举人身份已经可以授予官职了。
所以,一些人将乡试等同于我们的高考这一看法是不正确的。
会试是殿试前的最后一关,它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
通常是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举行,也叫“春闱”。
合格者被称为“贡士”,贡士最后可以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选出状元,榜眼,探花前三甲。
而他们的考试内容也和我们现在不一样,明清朝科举考试内容以我们现在统称的文科为主。
主要包括四书五经、八股文、策问、诗赋。
通过这些来考察学子记忆理解,对政事的感悟理解和处理,以及学子自身的文学素养。
但也并非是只考察这些,我们所头疼的数学也是纳入考试范围的。
但一般被认为是专长,并不算在科举内容之中。
二、科举的艰辛
科举之路要比我们现在的教育更为艰辛,大多数学子都是自幼时启蒙,教育严格,熟读背诵四书五经,学习文章书法。
豆丁一样大的孩子摇头晃脑背诵文章,毛笔拿在他们手里显得巨大,练习大字。
随着年龄的增加所学的文章更加深入,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更加广泛。
相对于学习的痛苦,求学难则是诸多寒门学子向学路上必经的磨难。
且长时间的学习压力也使得他们身心俱疲,有很多人还没有进考场就因为身体原因倒下了,更有甚者还有英年早逝的可能。
科举考试的竞争又异常激烈,每场考试的淘汰率都极高,故而学子们的心理压力很大。
常年在室内学习也导致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比较低,在考试期间晕倒的考生不胜枚举。
范进作为诸多学子中的一个,自然走的也是这样的求学路。
范进自幼家境贫寒,为了改变自己及家人的社会地位,他决心苦读诗书参加科举。
但范进的家境并不能承担他学习的费用,故而在学习的黄金年龄范进在为自己的生计奔波。
直到后来娶了屠户的女儿,生活条件才好些,才开始努力学习。
但因其一直靠岳家帮衬,但考运不佳,多年不中,经常被邻里嘲笑,被岳家讥讽。
在经受科举考试的压力,又常年受人嘲讽的情况下,范进中举后欣喜发狂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三、中举后能带来什么
那考中举人后有什么能让范进如此疯狂呢?这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举人的福利待遇了。
首先不可置疑的是举人的社会地位一定是比其他人要高的。
举人常常受到尊敬,能够参与地方事务决策,拥有一定的发言权。
这主要是因为,举人已经可以被授官了。
取得举人身份后,可以直接参与更高一级的会试,有机会成为进士进而被任命为官员。
即使未能通过会试,举人也可被任命为低级别的官吏或是州县学官,开启了官宦生涯的第一步。
范进后期就是成功通过会试,成为进士正式步入仕途。
且先不提范进最后的官职,仅举人身份即可被任命为州县学官,这就已经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副局长了。
试想一下,你历经艰辛通过一场考试就能成为教育局副局长,你也会开心的发疯的。
范进最后的官职是正四品的山东学道,基本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权力甚至要更大。
如此大的馅饼砸在头上相信大家也会一样。
举人还有很多特权,比如可以免除徭役赋税,举人及其家属可以免除徭役,部分税收也可以减免。
这在当时农业社会背景下,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福利。
比如可以享受法律特权,在法律面前,举人享有特殊保护。
一般小案件不得对其使用刑具审讯,必须上报上级部门处理。
另外举人还有经济补贴,一些地方政府会对家境贫寒的举人提供廪膳补贴,保证他们在准备更高级别考试期间的生活所需。
这对于贫穷的学子来说就很重要了,能适当的改善生活。
中举后,除了朝廷给予的一次性奖金或物品奖励之外,地方官员和社会名流也会愿意结交,赠送贺礼,以示祝贺。
如此看来,中举后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条件都在提高。
这已经完全足够一个贫穷的家庭改换门庭了。
四、范进中举让我们重视了心理问题
当范进得知自己终于考中了举人,那一刻的狂喜与解脱瞬间转化为精神崩溃。
这一情节背后的深层含义远比表面看起来的戏剧化转变更为丰富和复杂。
在坚持着只有科举才能跻身仕途,改变命运的理想驱动下,如范进一般的学子近乎病态的学习给他们带上了一层精神枷锁。
长时间的心理压抑、无数次失败的打击,加上周围环境的冷嘲热讽,范进的精神世界早已脆弱不堪。
当他最终听到自己中举的消息时,那股长期以来积蓄的巨大压力找到了出口。
喜悦、震惊、解脱、恐惧……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超出了他所能承受的范围,于是出现了所谓的精神失常现象。
这其实是一种极端条件下的心理防御机制失控,是对长期心理重压的一种激烈反弹。
若将视角拉回现代社会,尽管形式有所不同,但类似的心理压力和职业挑战依旧存在。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高强度的学习生活、激烈的职场竞争,还是对成功的过度追求,都可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
许多人为了职位晋升、学历追求,不惜牺牲健康和个人生活,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当梦想成真或遭遇重大挫折时,这种长期积累的心理压力有时也会以某种突发的形式显现出来,比如严重的焦虑、抑郁,甚至是行为失常。
当今社会,抑郁症,焦虑症已经快要成为一种风靡的心理疾病了。
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心理问题,尤其是那些长期压压抑自己的人。
结语
在我们上学初学这篇文章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考试考上了而已,就能高兴的疯掉。
在经历过考研,考公等社会的摧残后,相信很多人都能共情范进。
范进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场关于科举的悲剧,更是一个跨越时空的警世寓言,提醒我们要正视心理健康的珍贵与脆弱。
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注重自我情绪的管理和心理韧性的培养。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信息:
《为何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的官职放到现在,或许你也会疯》
2024-07-13 圆圆聊体育
《为何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的官职放到现在,或许你也会疯》
2024-08-22 小春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