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及自主国防?学者指可视个案调整

《国防法》明定「发展国防科技工业,获得武器装备,以自制为优先;学者指出我们的政策目标虽然是要国防自主,可是对于自主并没有设定明确且统一的门槛。图为「2019台北国际航太暨国防工业展」,展览吸引大批民众参观。(本报资料照片)

台湾美国商会建议中科院降低国内研发计划之「本土制造比例」(即自制率)门槛,加强推动国际合作。但这项建议也被外界质疑蔡政府标榜的国舰国造、自主国防不见了。学者坦言,核心技术得靠自己发展,很难寄望对方转让,不过就成本考量,美国商会的建言不是没道理,最终本土制造比例究竟该设定多高,要看个案。

国防安全研究院国防战略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苏紫云说,《国防法》明定「发展国防科技工业,获得武器装备,以自制为优先,向外采购时,应落实技术转移,达成独立自主之国防建设。」我们的政策目标虽然是要国防自主,可是对于自主并没有设定明确且统一的门槛。

苏紫云解释,中科院研发计划的零附件要超过一定比例才能称为国造自制,普遍来说至少要7成,我们的国造飞弹品质还不错,自制率更可能达8成以上,但在一些特定项目,台湾可能无法达7成自制目标。苏紫云举例,潜舰国造大概只能达到5成多;另外像是战斗机,如果要搞出国产引擎,花费恐会是天文数字,「因此土本制造比例要看不同个案需求调整,这样才较符合现代管理精神。」

此外,美国商会也建议透过「工合点数加成」以提供诱因,吸引国际企业与本土企业合作。苏紫云则认为,实务上有困难,毕竟对国际企业来说,核心技术是永续生财关键,很难要求对方转让。

中科院低调回应,尊重台湾美国商会所提出之建议,但也表示中科院在推动国防自主的各项工作,都是依据政府法令与要求,并不会特地偏向特定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