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0年烈震区 科技部示警

不过,科技部次长钱宗良强调,「这只是提供防灾参考,不是房地产的参考指标」。

根据地震危害度长期推估,钱宗良说,花东、西部都是断层带,若发生强烈地震,危害相对会较严重,未来会累积相关资讯、以大数据概念不断更新地震灾害预测资料,做机率的潜势分析,随时更新。

他说,数据推估无法精准预测时间、发生区块,只能提出大趋势供民众参考,「民众不能当作房地产的参考指标,没办法直接连结」,并非这些地方不宜人居,纯粹是机率问题,只要做好防震准备,台湾各地还是非常适合居住。

科技部自然科学及永续研究发展司长陈于高则表示,以33条断层及地震发震资料,科技部结合国震中心综合估算台湾未来五十年不同地区发生烈震的机率。

科技部以三张地震模型说明,第一张图是地震来时剧烈摇晃最大震幅;第二张图是高频地震(加速度反应频谱0.3秒);第三个图是低频地震(较长时间缓慢摇晃,加速度反应频谱1秒)等发生的机率。

陈于高说,这三张模型图对灾害造成区域的影响差距不大,但愈接近红色地区代表受地表断层控制的危害机率愈高,可能区域包括新竹湖口、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山区美浓、甲仙;花东、恒春半岛等。

不过图中蓝色区域不见得代表没有断层,陈于高说,可能还有未发现的「盲断层」,资料将不断更新再模拟。他说,有些高楼、高科技或工业厂房害怕低频强震,因低频摇晃较久,机台不会停机,会持续生产,但产品会做不好。

陈于高说,灾防人员、土地利用单位或国土开发单位最想要参考这些模型,土地或国土开发可以尽量避开高危害区地震带。

另科技部也针对山脚断层全段错动做情境设定,当地震规模7.1、震源深度10公里时,结合Google Earth具体呈现老旧建物损坏高风险位置,包括对台北市大同、中山、万华、中正等西区老旧建物损坏情形最严重,北投、士林、松山、信义区亦都有影响。陈于高说,山脚断层上次错动是300年前,何时会再错动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