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老方案容奖低、优惠少 为何大家仍不选都更?花敬群揭关键原因
国内老屋重建需求热切,但都更审议却愈形牛步,成为台湾市容更新最大的障碍。中央和地方通力克服难关,才能让大家更愿意来参加都更。(图/财讯提供)
根据《财讯》双周刊报导,国内老屋重建需求热切,累计都更危老核准件数已经突破4千多案,反映这几年量能倍数成长,是合计过去20年来660件都更核准案的5倍。不过,再细究当中的数据,危老案一年平均将近八百案,都更案一年平均仅有80案,两者竟相差十倍的落差。明显看出,国内都更案量其实未能进一步扩大。
小英政府上任后,内政部政务次长花敬群七年前便催生推动《危老条例》,打破都更过去数年来窒碍难行的困境,开辟都更以外,老屋重建的另一条捷径。身为推动危老开创者,反而对都更感到忧心,他说:「危老案的量已经到顶了!如果都更的量打不通,全台量能很难再往上冲!」
危老条件比都更差 为何危老案仍居高不下
《危老条例》被喻为都更的高速公路,但随着10%时程奖励递减,取而代之是要扩大整合范围,加上住户要百分百同意,但市场还是趋之若鹜,「都更则无论是容积奖励上限、税负减免优惠,以及不用百分百同意,比起危老的重建条件都还要具优势,但为何大家还是不愿走都更路径,值得思索。」花敬群说。
都更程序冗长 一个建议再等3个月
花敬群举最明显的例子,一家单一产权的饭店,如果走都更流程,按理说可以拿到更多的容积奖励;但事实证明,饭店重建还是申请危老,「这是为什么?」
一位不具名的业者指出,都更审议是一件冗长的过程,往往因为委员一句话要求业者修改,等到再次审议是半年后的事,如果当下修改不合规定,就是再来一次。而这只是补正文件往返的环节,当中不乏等待安排听证会的时间,「一个听证会询问了3个月,最后终于排上了,那又是一个月后的事了!」
因此有愈来愈多的业者弃都更转危老,明显不在于容积奖励不足的问题。《财讯》双周刊指出,从数据来看,以财团法人都更研究发展基金会统计,1999至2005年间核定的都更事业计划,每案平均0.8年,而近年2021至2023年每案核定平均要4.7年,整个时程拉长近5倍。而且,这个数字尚不包括有的案件采用事业计划及权利变换计划分送的都更案。
文章来源:财讯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