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不離婚?呱吉:面對父母離婚反而鬆口氣!
在传统观念里,离婚对小孩的影响都是负面居多,但「上班不要看」的首脑呱吉(a.k.a台北市议员邱威杰)从不避讳谈父母离婚的过往,他自觉算幸运,因为父母离婚并没有对他造成太多伤害,反而还因「终于分开」而松口气。
孩子要的可能不只是单纯的温饱供给,而是整个家庭的温暖。 图/pexels
因为双亲离婚前的争吵让他累积许多不满情绪,还曾经鄙视过不敢反抗家父的母亲,长大后才发现,自己能随心所欲全都是母亲替他挡住了家人、亲戚的压力,父母离异后其实母亲对他依旧包容与宠溺,现在回想起来,心情渐渐转为理解感谢,也庆幸父母各自都找到了另一段幸福。
不过在台湾还是不少夫妻即使婚姻不愉快,仍旧持续隐忍或宁愿争吵也不放手,其中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孩子!
劝和不劝离,亚洲「为孩子不离婚」的常见原因
由于在台湾,婚姻不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事,导致夫妻宁可隐忍,也不愿正面解决问题或离婚,口口声声为孩子好,究竟都有什么样的顾虑?
社会压力:根深柢固的旧观念认为离婚是一种「失败」,对女人尤为苛刻,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常被贴上「穷苦弱势、疏于管教、潜在问题儿童」的标签,多少仍充斥刻板印象与歧见,街坊邻里的闲言闲语更是对家长与孩子的另一种伤害。
经济压力:即使是双薪家庭,离婚后由单亲照料小孩的负担确实较重,更何况如果是经济收入较低(或零收入)的一方,生活品质难免会受到影响。
小孩心理健康:离婚的家长可能本身情绪就会受到影响,会数落另一半的不是,也担心小孩会有被遗弃或是跟别人不一样的感受,缺乏父亲或母亲关爱的孩子,可能也会有心理发展不健全的疑虑。
不离婚对小孩的影响真的比较小?
不离婚不代表婚姻问题就不存在,有些家庭伤害可能远比父母离婚更让孩子痛苦:
无止尽的争吵冷战:家庭的气氛如果总是剑拔弩张,在无形中也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
家暴的害怕惊扰:动手动脚伤的不只是和气,也伤身伤心,长期处于惊吓恐惧中,对孩子身心发展也会有不良影响。
夹心饼干传声筒:美其名让孩子当沟通的桥梁或润滑剂,但其实就是双亲在躲避问题,不仅让孩子为难,如果有选边站的压力,更会不小心压垮孩子。
有研究指出,离婚对小孩的负面影响可能还没有在「扭曲、不健康的家庭」中来得大!也有越来越多反思,不离婚是真为孩子好,还是拿孩子当挡箭牌?
缺乏父亲或母亲关爱的孩子,可能也会有心理发展不健全的疑虑。 图/pexels
我的家庭真可爱...假圆满压力更大!
从呱吉谈得知父母离婚时的释然,进一步思考,大人真的有考虑过小孩要的是什么吗?也许食衣住行育乐这些现实生活的考量很重要,也许外在的眼光与偏见都是原因,不过孩子要的可能不只是单纯的温饱供给,而是整个家庭的温暖,也有不少双亲离婚、分居后冲突降低,孩子反而跟父母都保持良好互动的案例。
「离不离婚只是一种家庭形式,婚姻与家庭的品质才是影响孩子重点!」
选择离婚,可以怎么保障孩子?
决定要面对并解决婚姻问题有很多方式,其中一项是选择离婚,为了把离婚对小孩的影响降至最低,建议「以孩子的利益为优先考量」。
尽量不要更动孩子的生活:不论是学校、住所或是生活习惯,尽量维持原样,让孩子保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感。
与孩子沟通,增加心理建设:透过沟通减少未知的不确定感,也能跟孩子讨论、建立起最合适的相处模式,有助于更快适应新的家庭变动。
适当安抚:可以明确的告诉孩子,离婚是双亲共同决定,不是孩子的错,父母虽然分开,但永远会一直爱他。
不要情绪勒索:也许谈离婚条件会引发一些纷争,但大人之间的问题尽量不要加诸在小孩身上,也不要逼迫小孩做痛苦的选择。
外在条件(法律上)的保障
监护权:夫妻协议离婚约定监护权(亲权)时尽量「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如果真的必须透过法官判决,也会是以小孩的利益为主要考量。
探视权:为了要让小孩跟爸妈都有交往互动的机会,没有监护权的那方也能定期探视小孩,只要双方约定好就可以。
扶养费:即使离婚,小孩的经济生活也不能受到太大影响,父母都有扶养孩子的义务,因此双方可以协调固定金额扶养孩子,如果透过裁判,法官也会根据双方条件与「该县市平均每人月消费支出」评估该付的扶养费金额。
单亲补助:如果单亲父母真的经济上有困难,也可以向政府提出不同项目的单亲补助申请,帮助自己与孩子度过难关。
其实孩子要的只是父母的爱
上述的约定都是制式化的条件,其实让小孩能快乐成长的关键,还是需要父母双方共同努力付出。比起屈就在不快乐的假面家庭,离婚后父母与孩子的正向相处也不失为另一条更宽广的出路。
比起屈就在不快乐的假面家庭,离婚后父母与孩子的正向相处也不失为另一条更宽广的出路。 图/pexels
本文转载自《85010》
|精选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