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取得共識首部全球塑膠公約難產 彭啟明:下次要有結論

彭启明表示,尽管本次会议未能取得预期成果,但各国代表仍表达了对解决塑胶污染问题的共同承诺,全部条文将延至下次会议继续讨论,并期待在下次会议中取得更多进展。记者李柏澔/摄影

「全球塑胶公约第五次会议」(INC5)历经7天44场会议讨论后,于昨天正式闭幕,但各方未能就公约内容达成共识,会议最终未能形成全球首部的塑胶公约。环境部表示,尽管本次会议未能取得预期成果,但各国代表仍表达了对解决塑胶污染问题的共同承诺,全部条文将延至下次会议继续讨论,并期待在下次会议中取得更多进展。

「全球塑胶公约」草案内容共有32条,其中关注重点为第3条塑胶产品及产品添加化学品等品项纳入淘汰清单及期程;第5条塑胶产品设计提高耐用性、可重复使用性及可再生性等;第6条原生塑胶聚合物应订减产目标;第8条订定国家级塑胶废弃物收集率与再生率目标;第11条订定全球基金运用及管理机制;第14条制定履行公约规范的国家行动计划;第28条该公约协议将于一定数量国家签署加入并核定后正式生效等。

据了解,各国对于草案用词及条文有很多分歧,包括塑胶、塑胶污染等名词定义范畴意见分歧,对于塑胶制品要求应考量国情和能力识别有问题的塑胶产品、管理层级、列入的产品或化学物质标准,以及要求塑胶产品设计应考量国情和能力加强塑胶产品管理,并建立专门多边机制作基金援助,协助发展中国家进行转型。本次全部条文将延至下次会议继续讨论,各国也期待届时能凝聚更多共识,推动公约的最终达成和生效。

环境部资源循环署长赖莹萤表示,检视本次谈判结果的公约草案内容,虽然并未有广大共识,但对应我国现行已推动塑胶资源循环5大政策方向,包括针对一次性塑胶产品如塑胶袋等分阶段、分对象以法令限制或禁止使用;提升塑胶产品可回收性,订定绿色设计准则和奖励方式;强化塑胶回收及再生利用;鼓励使用再生材料及替代材料;建立跨部会分工合作机制等。环境部也会依据此次公约谈判情形接轨国际,检讨并更新未来的减塑目标措施。

环境部长彭启明指出,尽管全球塑胶公约第5次会议未能达成协议,各国在某些关键领域仍然存在分歧,这些问题都需要更多时间来协商解决,不过有关塑胶污染的法律约束力国际文书谈判已就「主席文本」达成一致,该文本将作为2024年后续会谈的起点,并延续至2025年,但可以说这次会议的结论就是「下次要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