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台灣培育人才 鼓勵轉型創業型大學

辉达执行长黄仁勋回台掀起一阵热潮,他并宣称有意在台湾设厂生产,但需考虑二个问题,一是电力负荷量是否充足,二是人才需求是否达标。前者是政府能源政策问题,本文不予置喙。关于人才培育,公私立优质大学可考虑从研究型大学转型为创业型大学,建立产、官、学链接链。换言之,将大学教学、研究与服务之向度朝向产业发展,进一步带来大学创收、技术转移,教学、研发及创新等功能。

美国学者艾克维提出「三螺旋创新理论」,增强了政府、大学与业界三者连接的关系。政府居于促媒者、协调者的角色,大学研发产品,业界提供研究经费,在互动平台上,各蒙其利。

艾克维指出,创业型大学需立基于四根支柱上:一、学术领导者要有执行策略的远见;二、学校可对学术资源进行合法的控制、整合与应用;三、学校可透过专利进行技术转移;四、学校的基本价值是研发,但不能违背大学基本的理念与价值。

创业型大学都是优质大学,以英国渥维克大学、美国史丹福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三所大学为例,渥维克大学的主要收入是政府分配的教学与研究经费转换到其他管道,鼓励学校所有单位部门向外寻求可能的机会,不因政府财政紧缩就画地自限。他们将学校特色包括教授的研究成果、学生的表现与成就,特别是涉及与企业有关的方案推介给业界,在九○年代,明显展现出不同于传统大学的经营态度。

史丹福大学很早就与矽谷企业界合作,提供技术合作给当地厂商,学生到业界学习。更重要的是学校本身也成立企业团队、医疗器材、电子科技产品,大学自己也投资经营,让大学本身研究发展不断创新,获得的利润部分转移给学校。

至于麻省理工学院成为业界争取与合作的对象,归功于充满创意的教师群及优秀的学生,学校宗旨是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并重,教学与研发相结合。其经营发展的策略是强化学校与业界及政府间的合作关系,成立专业管理团队,扩大学校资金收入。

台湾早期的台北工专(今台北科大)是一所学生素质很高的专科学校。其中有某一科与台电公司合作,该科学生学杂费悉由公司负担,但毕业后需至台电服务至少五年,是该校一大特色。

目前有一些优质的公私立大学虽与业界有些合作计划,但规模都不是很大,期限亦受经济及政策影响长短期不一。台湾号称科技岛,需要杰出优秀的科技人才,但毕业生有些出国深造后留在国外,主因是国内环境(包括待遇及子女求学)不及国外,政治因素也是其中之一。如何吸引这批优秀人才归国服务,执政当局应有对策。其次,就国内大学发展而言,政策及法令对大学发展有很多规范及限制(学费不能自主是原因之一),大学自主、教授治校落为空谈。

台湾半导体产业全球瞩目,在缺电、缺水、缺人才下,很难持久与国外竞争。人才就是国力,若执政者能有眼光,让大学自主经营与管理,在业界支持与合作下,一些优秀公私立大学转型为创业型大学,产官学三者互蒙其利,则国家幸甚,大学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