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deepseek“针灸的实质是什么”?
#针灸##提到针灸,你会想到什么?#
关于针灸,主要是毫针针刺的实质问题,我一向是不敢发表太多意见的。因为本身我临床用针灸的次数比较少,没什么经验可言。我前面的文章讲中西医结合落实到物质上,落实到“病理生理”上来的时候,评论区里最典型的反驳就是,“针灸没有物质,怎么解释?”当然,也看到另一条总结说“针灸实际上是古人对神经系统认识的一种总结,只不过有人就是不肯承认”,实际上,这句话我也是赞成的。但我不敢直白的说出来。
那现在为什么谈这个话题呢?因为最近又有病人需要扎针了。如果给病人做针刺治疗的话,倘若自己的底子不扎实,取穴实际上是没谱的。
针刺除了传统取穴以外,到底在针什么?
目前来说,对经络的实质,是没有明确的说法的。很多老师讲课,实际上呢,都是把经络实质的问题蒙混过去了。讲“经络看不到不代表它不存在”,为什么呢,因为“手机网络在哪你也没看到,但是你照样打电话”。以前觉得确实是这个理,看不见的东西不代表不存在,看不见风,刮风你能感受到;看不见空气,你知道你活在空气里。但这个说法深究的话,是不对的,看不到信号你知道有信号塔;看不见风,但你知道风的流动实际上是热能的转化;看不见空气,你也知道需要氧气才能呼吸顺畅,有些东西是少不得的。
经络,看不见,默认它存在,当然,它是存在的。但是,存在背后的内涵就不追究了,恐怕或多或少有点自欺欺人。
经络是不是“物质”?
可能不是。我更倾向于经络是一种现象。
或者说中医的思维里,很多理论都是通过“象”思维推导出来的。所以,理论是现象的总结,并代表本身是确切存在的某种物质。
但我们还是要追究一下,针刺起效的机制。尤其是用相对现代的机制去解释一下,为什么非得求现代医学语言,不是说标新立异,把经络换成神经通路,把穴位换成刺激点之类的就多么高大上,那并没有意义。
力争用现代病理生理的语言解释的原因,是为了“同质化”的医学背景。也可以说是规范化的学习中医。
中医百家争鸣,争到最后,应该是落实在更好的疗效或者更普惠的疗效上。而不是一家一言,病人求诊的时候,动不动就找不到好中医,或者说找了个中医治了半天治不好,说是缘分未到。
这样并不是一个医学该有的样子。当然,确实中医本身有更丰富的哲学和人文的层次在里面,但中医的本质是医学,任何理论都是为临床服务,而不是说造出一个“不可证伪”的理论来,就可以拿来用。尤其是鱼龙混杂的中医市场上,医学背景同质化的情况下,骗子的生存空间才会越来越小。
相信有些医家或许真的超脱物外,起死回生。但是,可遇不可求的医生,对更多的患者而言,只是奢望。而对大众来讲,一个更规范,更无害,更有效,更可及的中医师,才比较现实。
针灸的实质可以从传统医学哲学与现代科学机制两个维度来理解,其核心在于通过特定刺激手段,激发人体自我调节能力,恢复生理平衡。以下分层次解析:
一、传统医学视角下的实质
针灸的实质是:
针灸的实质超越了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而是人体固有调节机制的外源性激活。它既承载着东方哲学对生命整体性的深刻认知,又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展现出惊人的生物复杂性。未来的突破或将依赖于系统生物学、量子生物物理等新兴学科对“能量-信息-物质”转换机制的揭示。
最后还是引用AI 的话,针刺通过 多维度、多靶点 的机制起效,对中药的认识,因为中药复方成分的复杂性,我们也是强调多维度、多靶点,但这个不应该成为“万金油”的话术。
经络的实质,可能不能给予定论。但针刺的实质,应当不能否认,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手法,扎针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一种“刺激源”,所以针刺起效的关键,就是“刺激量”的合理与否。至于,刺激的是何种物质,我认可这句“ 神经-体液-免疫网络 整合的复杂生物调节系统”。
尽管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现有证据表明,未来研究需结合 人工智能建模、多组学技术 和 实时神经成像,进一步揭示其科学内涵,推动精准针灸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