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筆記】陳佳琦/撿風景的人——玉山先生的寫生冊

林玉山《尼泊尔及印度游记》(1982),描绘市集中的圣牛(左)以及佛陀初次说法的圣地鹿野苑。(图/嘉义市立美术馆藏,陈佳琦提供)

▋全是靠自己的眼睛向自然学习

常人说起林玉山(1907-2004),多乐道于现今第一件被指定为国宝的近现代画作〈莲池〉,或好议其画虎、画雀之灵动,写花鸟、忆田园之宁静。

自来也有不少研究者关注林玉山的写生底稿,但多点到为止。及至近年因其后人捐赠大量写生册予公部门,作为林玉山绘画功力之源的速写稿,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成为理解其创作脉络的依据。

有一本林玉山生前留下的经折装旅行游记,是完成度极高的写生册,书封以绫布为裱,标题《尼泊尔及印度游记》,署名「壬戌晚冬 桃城人玉山」,且细印「林」(白文)、「玉山」(朱文)两钤印。

展开册页,书以「山巅尚有千年雪,经夏难溶秋又飘。白皑乾坤神秘境,非明心眼不轻描。壬戌(1982)晚冬西游印度,首先抵尼泊尔游览加德满都,次往波哈拉,再次搭小飞机探胜喜马拉雅雪山。连山之伟容,世界其他地方却无法相比也。」揭开游记序幕。

邻页,是一座高山的速写。画中山岚可分远中近,远景群山淡墨,白雪皑皑;中景棱线分明,皴笔苍劲;近景浓厚深刻,群峰在逆光中更现雄浑。这是林玉山从尼泊尔搭小飞机上到喜马拉雅山所见的景象,就像空中摄影一般,林玉山在飞机上也画画,笔墨与速写本就是他的照相机,用以捕捉眼前景致。

这张速写,发展成为〈高山夕照〉、〈喜马拉雅雪山图〉等几幅大作,让原本就以擅画台湾高山的他,开拓崭新题材意境。画水墨的人,像他这样看什么画什么,甚至展现飞机视角的,当时几无其他。可以说,林玉山一直秉持着「写生」的精神,就像他在1978年一篇讨论国画写生重要性的文章曰「古人作画哪有稿本可临,全是靠自己眼睛向自然去学习」,一语道破传统水墨只重粉本的局限。

▋比IG更精采的写生册

林玉山的画作,不论水墨胶彩,不论虎雀花鸟,不论高山海角,一切来自他的双腿亲临、双眼观察与动手写生。他身后留下大量写生册与画稿,证明了这件事。

1983年元月的寒假时分,已从师大美术系退休六年多的林玉山,年纪七十有六,身体仍十分硬朗。当时他参加了一个由师大美术系老同事,也是中华民国美术教育学会理事长的袁枢真所主办的写生旅行,一行人远赴尼泊尔、印度游历。同年夏天,一行好友在龙门画廊举办印度写生联展,包括陈银辉、陈景容、郑善禧等画家。

推测林玉山当时应也推出了彩墨高山之作。可有意思的是,他也留下了一本彷如艺术家手工书的《尼泊尔及印度游记》写生册,后来更发现,另有一本题名为《尼泊尔印度写生集001》之速写簿,藏于国立台湾美术馆。后者以铅笔淡彩速写,充满路途中运笔之动感。对比之下,这本绫布裱装的手工游记,则显得慎重许多,像是旅行结束后的回忆留念。

册中收录九幅画,除喜马拉雅山,林玉山还画下了加德满都的梯田、沿山壁载货运行的驴群、印度恒河中的沐浴者、市集中的圣牛、石窟遗址,甚至是高楼与贫民窟对比的孟买景色。这本册页就像精选集,汇聚了这趟尼泊尔印度行的重点,仿佛一本充满旅次回忆的相簿。

近日在嘉义市立美术馆的「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写生与旅行」展览中(展至2025年2月9日),写生册首次现身,以全幅展出可让观者一起跟着林玉山,回到五十年前晚冬的这场旅行。同时展览中也可窥见林玉山斯文瘦削的外表下,实则是一敏捷的旅行爱好者,他的创作根源来自「勤于写生」,且是用双脚亲临现场的自然观察。

我想,林玉山的写生册,简直比我们的IG都更精采,铁定的。(本文作者为嘉义市立美术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