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家李清志/巴黎將殯儀館改造藝術中心:曾經的殯葬建築空間 能否融入城市生活再利用?
历史建筑再利用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建筑风潮之一,在环保及历史文化保存的考量之下,越来越多地方的历史建筑被保留,并且重新再利用,赋予其全新的功能,同时也为老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
例如伦敦的老旧发电厂被改造成时髦的商场,纽约的旧高架铁道被改成最受欢迎的带状公园,马斯垂克的老教堂则被改成旅馆或书店,京都的废弃小学校被改成高级饭店,伊斯坦堡的老发电厂竟然成为大学校园,而奈良的监狱也被改造成星野集团的豪华饭店。
不管是工厂、仓库,或是军用碉堡,发电厂,教堂、寺庙等,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可以被再利用,但是却有两种建筑是无法被再利用的,其中一个就是核电厂,因为其中隐含着某种看不见得恶灵,是我们人类至今仍然没有技术能力,可以解决的辐射污染问题;另一种无法再利用的建筑则是殡葬空间,因为殡仪馆对于很多人而言,也是某种灵界恶魔的附着存在空间,即便是进行完驱魔仪式,仍然无法消除人们对这类空间的恐惧。
台北第一殡仪馆被认为是「北市最大嫌恶设施」,最近终于决定拆除,但是拆除后该作为什么用途?是盖豪宅呢?抑或是商场、公园,社福单位?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似乎大家对于这个长久以来与死亡有关的建筑空间,总是充满无法消除的恐惧。即便是拆除改建都已经很多人害怕了,更不要说是保留建筑再利用了。
西方人似乎比较不信邪,巴黎104艺术中心的前身就是市区最大的殡葬空间,104艺术中心的建筑主体于1873年建成,从1905年起就开始殡葬业务直到1997年。业务鼎盛的时期,每年有高达二万七千辆次的灵车驶出,一千四百多个人在此工作,殡葬相关产业如灵柩、雕刻、丧服制作等都在此设立,有点类似台北市民权东路行天宫附近的第一殡仪馆。
不过2001年起巴黎市政府开始着手改造这座废弃的殡葬特区,请来擅长于古迹翻新案的十一月建筑师事务所(Atelier Novembre)全新规画将104打造成一个与社区结合的文化中心,让这个原本令人害怕的暗黑建筑,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家尽情舞动、抒发梦想的空间。不仅有书店、餐厅,也有大型表演空间、展示空间,让人丝毫感受不到死亡与恶灵的阴影。
有趣的是,104创意艺术中心前方广场,竟然摆设了由艺术家Nikki所设计,一颗巨大闪亮又缤纷的骷髅头,似乎宣告着死亡的必然与生命的欢愉。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虽然亟欲逃避死亡,却终究无法免于死亡」。
巴黎104创意艺术中心前方广场,摆设了由艺术家Nikki所设计,一颗巨大闪亮又缤纷的骷髅头。图╱李清志提供
巴黎人竟然可以将殡仪馆改造成艺术中心,这样的事台湾人应该完全无法接受吧?不过殡仪馆重新再利用作为艺术中心之后,附近的房地产果然马上涨价,可以预知的是,第一殡仪馆的拆除,也将为民权东路附近地段的房地产,带来新一波的涨幅。
过去我们总是将殡葬设施,放置在都市的边缘地带,明显区分活人与死人的空间,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大,原本是边缘地区的殡葬空间,反而变成城市的蛋黄区。以台北市为例,西门町红楼附近原本就是墓园,日治时期开发西门町,才将墓园改建成红楼;而南京东路、林森北路旁的康乐公园、林森公园在日治时期也是墓地,战后则成为违章建筑的密集区,后来才改建成为公园。
或许我们应该开始改变过去的观念,不要再努力区分活人与死人的空间,而是让这些空间融入城市生活之中,就像巴黎市区的墓园,成为观光的景点;或是像东京市区的樱花灵园,成为人们赏樱休闲的绿地公园。这些死亡的空间存在于城市之中,也可以提醒终日忙碌或醉生梦死的人,「人生是有限的,必须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