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的“教科书”潮州古城,为何引发专家学者热议? 文化中国行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珍贵财富,蕴藏着人类共同的记忆。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论坛上,广东省潮州市委书记何晓军带来“潮州古城保护实践”的案例分享。作为延续城市文脉的生动案例,潮州古城的保护实践被专家学者称为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教科书”,其延伸出的经验启示引发现场学者热议。
潮州古城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
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潮州古城,自古以来是粤东地区的文化中心。何晓军介绍,潮州古城2.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如今完整保留了720多条传统街巷,这些大大小小的街巷专为行人设计,不允许汽车通行。“行走在古城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人在建筑里、在城市中得到了充分尊重,让人感到非常舒适。”
近年来,潮州坚持“在古城外建设新城”的发展思路,古城区内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房地产开发,走出了一条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潮州路径。
在潮州古城的保护和活态传承过程中,何晓军得出三点宝贵的经验启示:首先是秉持敬畏之心,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潮州古城在进行完整保护、系统开发的同时,还对其原真性进行了保留。
“原真性跟人有关系,我特别主张古城的系统性保护一定要把人保留在其中。如果一个人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一个宅邸,你现在却要把他迁走,那么这个家族的历史文脉就断了。”何晓军介绍,潮州古城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现代生活并不冲突,大量原住民如今依然生活在古城里。
其次是加强统筹协调,形成系统的保护格局。何晓军介绍,潮州在工作体系上汇聚了领导小组牵头抓总、湘桥区实体运作、国有企业参与运营、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等多方合力,以系统思维推动古城保护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最后是强调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古城区小规模、渐进式的城市更新模式,“从而打造原生态的古城,营造‘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烟火气息。”
古城里的生活日常最动人心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长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对潮州古城非常熟悉。“每当有人问我什么是潮州时,我想说,潮州的广济桥很美、牌坊街也很热闹,但最能打动我的还是古城里完整的街巷肌理,那里依然保留了城市居民鲜活的生活。”曹劲说。
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王军表示,潮州在城市建设中将老城和新城两个空间分开非常明智。“我们看到很多城市都在老城上建新城,这样不但把老城破坏了,还导致城市功能过度集中在新城。潮州能在房地产开发阶段就作出这个决定,跳出老城、建设新城,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毫无疑问,潮州古城是我们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教科书’,它的实践值得认真总结。”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双聘教授赵燕菁说道。“从微观层面而言,在产权细分的背景下,潮州古城依然能以家庭为单位保护传统建筑,并且一代一代往下继承,这是非常神奇的。我也十分好奇是潮州是如何做到的。”
2023年,潮州成功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随着潮州文旅的火爆,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来到潮州,曹劲表示,如何平衡旅游发展与本地居民生活的关系是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曹劲认为:“潮州的动人之处在于它是一个活着的古城,人们的生活怡然自得。一旦旅游过度火爆,就会影响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旅游发展和本地居民生活质量之间需要做一个好的平衡,这也需要管理者很高的智慧。”
文 记者 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