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硝厂村地名故事

文山市追栗街镇硝厂村,属于半山区。硝厂村原是唐录生、马春、李王遇三姓十户居住,因地理位置居坡地,就称为唐马李三姓坡。

嘉庆年间,湖北的荆武州昌府三里余柳树弯高石坎小水井的闻庭用夫妇,因家乡遭天灾逃荒到云南开化本里大水井老汤地居住两年。在这期间路遇唐录生,通过闲谈相识。唐知闻有文化、有远见,就同马李二姓商量,将闻庭用家邀请到本村同住,担任私塾教师,协助闻家开垦一块地叫老闻凹塘的地。从此闻姓就此安居落业,过着边教书边种地的生活。

闻庭用在耕地期间得知天然洞中的千年积土含硝酸钙,可以用来作栽种作物的有机肥,所以庄稼的长势、收成比任何一家的好。后来又四处寻访查找使用方法。

唐、马、李三姓男子背回洞中泥土,用水浸泡、过滤,在锅里煎熬,加上草木秸秆灰水,慢慢温火一段时间就成浆糊状态,在盆中放一竹制提手,把硝水铲在盆内,待温度冷却提起晾干就成土硝。后来加上木炭、大黄舂细后就成火药。他们用火药来炸石磊地埂,用响声吓唬猴子、野猪、貂鼠等偷食动物。过年过节还用来制作鞭炮,自制简易火枪,可以营销卖钱。硝厂的硝越来越出名。因土硝产于三姓坡,闻庭用就提议将村寨名改取为“硝厂”直到如今。

唐录生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带着家眷外出至今,硝厂没有唐姓,只有一块石碑。光绪十三年(1887年)仲月吉时闻庭用逝世。现今闻姓是他的第十三代、十四代子孙。虽然硝厂土硝出名,但好景不长。开化知府得知后串通洋人用五匹骡马驮五驮食盐到硝厂查看,凡是有硝土的天然洞都撒上盐巴,以后就再也无法熬硝了。不知停了多少年,到民国31年(1942年)因硝厂遭火灾劫难只幸存一户,农民为了生存就陆续再次熬硝,出硝量虽不及以前、还是可以维持生活开支。

1958年农业社集体搞大跃进,知道硝土是不可缺少的农基肥,就发动男女劳动力全力采伐,现如今“大硝洞、小硝洞、观音洞、岩峰洞、老熊洞、老凹塘洞等等只剩下天然空洞。这就是硝厂地名史。

— END —

政府授权店铺 文山三七专卖

(扫码进入)

资料来源《记忆文山》

编辑:吴小梅

审核:陈家媛

责任编辑:郭强

主编: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