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音体对投资人的抚慰

蒋光祥 (基金从业者)

如果说焦虑是人生的底色,那么我一些做投资的朋友的这个底色可能要比别人的更深。他们通常因为素质全面、学历较高,做事又较为认真,对自己往往要求严格。他们收入不菲,在银行、券商、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工作,社会认知度较高,但相对而言,内耗稍微有点重。成年人的焦虑都是静音模式,我和他们相处时,基于寻找松弛感的初衷,试着从若干人们共同的爱好(比如文学、历史、音乐、体育)切入,没想到产生了很多共情与惊喜,由此,大家的心灵得到了不少抚慰。

做投资,一边守望资本市场,一边希冀个人价值提升。发掘投资价值、发现自我价值是永恒的追求。那些把人圈起来收管理费,动辄要割谁韭菜的伪专家,欺人易、自欺难,也根本得不到行业的认可与同仁的尊重。大部分投资人士还是以真诚始、以能力行、以心安终,即便对一个bp的得失也心存敬畏。这其中不乏妙人,能领悟文学的力量,聆听历史的回声,感受音乐的意境,体会体育的激励。

如今,文学通常被碎片化的文字所充斥,但不拘一格的阅读并不是一件坏事。一些优质的微信公众号,动辄轰出10万+的传播率,其功德不亚于书香泽远。好喝的“鸡汤”也颇受欢迎,比如冯唐的几本自传。罗振宇“得到”系列是知识付费先驱,养活了罗辑思维,差点上市成功。董宇辉直播带货时的“文学解说”,让《读者文摘》《青年文摘》《辽宁青年》那种款式的励志重新大放异彩。小说类是传统的文学主阵地,名著因为没有版税,出版社每年都爱印,但是成年后看大部头的人却没有那么多。写实类、武侠、穿越、科幻都是投资经理们的解压良品,但其中武侠似乎日渐式微。散文类是后起之秀,以忽然“红透大盘”的史铁生为例,他让人相信爱与自洽才是人类唯一的救赎,地坛公园一时间取代心理科室成为很多投资人士的打卡地。当然,投资人追捧的畅销书中也有张磊的《价值》、达利欧的《原则》和万斯的《乡下人的悲歌》等,认真读完这些好书,开眼、益智又清心。

除文学这个重头戏外,历史、音乐、体育也值得一提。读史既能励志亦能明智,使得个人内耗有度。注意,这里的史不是二十四史,不是《资治通鉴》,主打一个适合投资人士百忙之余的轻松和愉快。如中国古代史的《万历十五年》《南明史》、中国近现代史的《太平天国史纲》、世界史的《全球通史》,还有如《明朝那些事儿》《雍正皇帝》以及百家讲坛系列的“野史”及其他讲述史。有小众研究表明,面对差不多的人生艰难时刻,历史老师自杀率最低,投资经理对这一点往往若有所思。音乐是不少投资人比较推崇的一种赋能模式,其情感唤起与共振回馈极其震撼,好听即可、共情即可,而不是非要在流行、民谣、摇滚、戏曲、港台、外文歌曲中分出一个等级尊卑。体育除了有效改善投资人士的睡眠,还可以帮助他们深刻理解个人与团队。足球、篮球、羽毛球、长跑普及度较高,滑雪、网球、游泳、高尔夫还是较为小众。至于难免的伤病,更是有助于大家理解人生。

文史音体润物细无声,从中所得的感悟亦是自我救赎。谨以此与我的投资经理朋友们共勉。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