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白話? 什麼是語言和文學的感動

亲爱的米包和米果:

日前阿嬷看到一则短影片,影片中比较「新世代」和「以前的世代」所有和所没有的特质。片中年轻的孙子对爷爷说,你们怎能生活在没有科技、电脑、电视、互联网、汽车、手机…的时代?爷爷说,可是你们的世代缺乏信仰、同情心、尊重、良好的举止、真正的教育、仁爱之心、羞耻之心、诚实、谦虚…;在我们的世代,我们和真正的朋友交往,而非网路社群的看不见的朋友;我们在草地上玩耍、自己做玩具…。

这让我思考了一些常引起争议的问题:

新的东西一定好吗?传统的东西就应该抛弃吗?

随着时代和科技进步,有些事物也许逐渐被淘汰。科技也许带给人们许多方便或进步,但换个角度看,人们也失去了一些传统事物的「美好」,就像阿嬷虽然常去超市购物,因为超市提供了干净方便的环境和多样化、新的产品,但有时还是会去传统市场,因为我喜欢那里的人情味和传统食品,和认识的鱼贩肉贩聊聊天,让我觉得购物并不只是买东西,也包括了人之间的相处和关系。传统的事物是种传承,了解传统让我们了解上一代或过去人们的生活、行为、和文化,可以使我们互相学习,使社会更融洽和进步。

什么是语言和文学的感动?什么是学问和知识?我们需要争辩文言文和白话文哪个比较好吗?

如果我们学习英文,并不觉得需要抛弃中文,为什么我们觉得学习白话文需要抛弃文言文,需要抛弃学习文言文的机会呢?某些文言文流传至今,是因长期以来人们体会了它们内容的优美,值得学习。而且,课纲为什么需要规定学生要学习几篇文言文、学习哪些文言文?能学习一种语言的文体,不是让我们能够了解不同文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且借着这种文体了解更多文学或语言的知识吗?不管文言文或白话文,重点不在于它们是文言文或白话文,而在于它们的内容和表达是否令人感动,是否值得学习。

该给下一代什么教育?

不知道为什么,政府常常管一些不该管的事,却不去做该做的事。譬如最近国外几家大出版社又陆续发表了英文年度字词,我不禁想说,为什么我们没有中文的年度字词?(虽然联合报也发表年度代表字,但二者意义并不一样。)

以语文教育而言,以前国立编译馆的工作重点只在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审查,但对于科技日新月异,新的字词汇快速增加,新的专业词汇应该提供的中文译名及说明,却完全忽略。国立编译馆于二○一一年并入国家教育研究院,遗憾的是,似乎也看不到有什么新的作为或成果。以教育部出版的国语字(辞)典为例,近年一共只修订五本国语字(辞)典,以字词汇增加之快速和数量,这样实在难以赶上社会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而且,读者也不知道每次修订的重点为何?发现了哪些新字词,或哪些字词有什么新用法?有什么新的社会和时代意义?

阿嬷写这封信,主要是希望当你们在网路上看到一些新闻或消息的讨论时能多思考、了解事实真相,并秉持尊重的态度。快要期末考了,祝你们虽然努力念书,但也保持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