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范丨冯克琼:我的高四同学程青松

2017年5月青松在《第八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盛典》分享《导演的起点》

我的高四同学程青松

冯克琼

程青松,重庆市云阳籍著名电影人,《青年电影手册》主编,导演、作家、编剧、影评人、监制、制片人、策划等等头衔一长串。程青松和我是云阳中学86级复习班的同学,因他年龄偏小,同学们亲切地称他青松或小程。我来自江口中学,他来自云阳中学。在复习班上了半学期课之后,我们各自走上工作岗位。后来他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1995-1999),毕业后供职于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创作指导处。

追求梦想的少年青松

先来看看1986年1月22日,青松写给我的信,准确地说,是他回复我给他的信。

密斯琼:

你好!就在考试最后的一天收到了你的来信。无奈下午要考外语,只好搁笔。今天可好了,整个人的神经都松弛了。我考的一般,不好现在就断论。24号成绩发下来我会尽快告诉你。

说实话,那天你临走前我竟然不知道说什么,你也没说出什么。只是那句“祝你们考好”使我在考试中有如一股力量,尽量发挥自己的能力。

我也真没想到你会这么快也就来了信。我真得感谢你。说不定,我也会很快走上工作岗位,到那时,幸会有期了。我现在也仍然没多大自由,要看我喜爱的小说和电影是梦中的事情。我的命运注定了我生在现在这个家庭。从我迷恋上文学到受挫折,那些泪血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初三时,我曾出走过。唉,不提了,不提了。说又会说得完,说得尽吗?我也有过很多朋友,由于很多原因,失去了一些。我很乐观,这儿失去了,那儿又得到,只要不是逢场作戏,会得到真正的友情。从我们的第一次接触、交谈开始,你留给我很深的印象。我很少打听别人的传闻,过去只是偶尔听到一些人谈及过你。偶尔一次听说你喜欢文学,直到和你交谈后才得到了证实。我看过你的“文摘”,从那些文章片段中我见到了你的另一面,至少有你性格中的一面,因为那些文章使你喜爱,你一定产生过共鸣。所以我觉得你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

你分配的事情,最好不要等闲视之。力所能及。

谭明云期末考试没来,大概有些心中无底。我也不很想去找他,他的家也不知在何处。不过,我请周小玲转告他。你尽情放心。

下次再谈。

祝你愉快!

你的youngerbrother

青松

1986、元、22晨

我和青松相识的记忆滚滚而来。1985年9月,我们相识在云阳中学文科复习班,操场边的大教室。他坐第一排,我是他后排的姐姐。因为有共同的爱好,我们不时在一起聊文学、电影。记得有一次我们逃课去看电影《黄土地》,看完电影,一路往学校走,青松煞有见识的:“你知道那个镜头,就是一个老汉的一双黑黢黢的老茧手,和年轻女主那一双白嫩嫩的手,为什么整个镜头就这两双手?”我们望着他,很茫然,没注意这个问题。接着他说:“这是隐喻,强烈的对比!是对包办婚姻的讽刺和批判!”

14岁时他就成为那个年代云阳县唯一在《中学生》杂志发表作文并且获奖的少年,同一年也在《大众电影》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影评《充满希望的一年》。那时,他的文学艺术天赋、对电影的见解已露端倪。

1986年元月,我参加了工作,他送我一本日记本以示留念,并写了“留言”。

十七岁的青松,文笔有些早熟。

临别寄语冯克琼同志:

大凡每个人都经历过无数次的相逢和分别。每经过一次相逢会添上一丝喜悦,每经过一次分别会怅然若失。不过,经历多了似乎也激不起一点波澜了。

然而,我似乎还是不怎么麻木的。反而觉得异常清醒。

又一个自以为朋友的朋友分离了。还没有分离我就在心里说:哦,这只不过是几天的事。

后会有期。相信吗?分别是暂时的,重逢是绝对的。

你应当致力于自己的目标。绝不可沉沦。你应当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循序渐进,功到自然成。

这就怪了,我怎么又会知道你的目标。权当我的猜测罢了。不过,还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我们都不是幸运儿。鲜花也不是总给幸运儿们的。

我常常把人划作三类。

第一类是恬淡的人,无拘无束,无牵无挂,有点“罗曼蒂克”。他们如明丽的田园诗,如轻摸(抹)淡写的山水画。他们不追求功名利禄,不爱恋荣华富贵,内心如一池秋水。

第二类是平庸的人。这种人时而胸怀鸿鹄之志,时而哀叹命运不济,有的腰缠万贯却不求上进,有的一贫如洗亦自暴自弃。

第三类是伟大的人。他们始终用巨大的热情去生活。他们有理想有追求,不怕失败,总是锲而不舍的沿着自己的目标走去。

如果要我选择,我是不会选择第二种的。不过,我似乎也平静不下来,我怎能面对飞旋的时代无动于衷呢?

我所选择的道路注定了我的一生会坎坷不平的。在这条道路上,有许多人缺乏信心而隐进草丛树林中。我也在走这条路,为了她,我暂时拐上了现在的路。尽管我常常为之掩面也不都(得)不舍弃她。但是,我会放弃吗?怎么能呢?没有她,我又从何处觅得力量?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一个长跑运动员。

而我却是一个孤独的长跑者。

你在这方面比我好。你似乎是一个“博爱”的人,你总是和蔼而又诚恳的。你说过你没有报复心。所以你不必与人们解开一个个纠葛。

我却常常为数不清的纠葛伤透脑筋。而且我的“报复心”极强!

我相信辩证法,相信唯物主义。我会成功的,尽管我现在还没有成功,可我不会放弃一次次机会。

我应该说不是错觉。你对文学有着浓郁的兴趣。经过我们之间的交谈,我发现了这点。

愿成功伴随你!

我不喜欢煽动别人为了文学而忍受着痛苦。因为本身是痛苦的。但是,对你,我很希望你用全身心去爱她。

是的,在文学之路上我们是不会孤独的,还有很多同志呢!

回过头来,你再看一遍,你应当记住:后会有期。

这世界属于你!

同学:Little town

1986年元月

这封信,既是鼓励我坚持对文学的热爱,也是他少年孤独时期,向一个有同样兴趣爱好的朋友讲述他对这世界的看法,也是他的喃喃自语,他是个愿意探索自己内心的人。那时,他就自己跟自己说要走文学和电影创作这条路,并用它做生活的准则,用巨大的热情去生活,少年已自定大格局。

此去别后,我在江口食品站上班,他也被分配到故陵电影院放电影,我们通信几年又断了。直到1998年,同学杨玲去宜昌游玩,船上偶遇青松,闲聊得知大家都是我同学,杨玲带给我一张纸条,熟悉的字迹:程青松,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让我给他写信。我惊喜不已,天啊!他终于迈进梦想中理想的门槛了!

著名电影人---青松

2002年青松开始担任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主题晚会的策划、总撰稿、总导演。或许是少年时期在云阳县故陵镇当过电影放映员的经历积累的电影常识,又或许是文学艺术天赋秉异,又或许是在北京电影学院专业考试获全国第一名的才气,青松对电影有一份超常人的热爱和痴迷。他担任总撰稿的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颁奖典礼的串联解说词、评语等总是诗情画意、激情满怀,常常在晚会上使所有电影人激动澎湃,产生共鸣。

2009年,青松担任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总导演、总撰稿,他为表演艺术家秦怡撰写的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的评语:

“从黄埔江的外滩上走来一个16岁的美丽少女,她来到战时重庆找寻簇新的理想。话剧舞台的锤炼让她脱颖而出,她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战大后方,重庆影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她就是秦怡。

抗日烽火的硝烟散去,秦怡的光芒从舞台向银幕闪耀,重拾她对电影那份遥远的爱,一位银幕丽人在中国电影的星空升起。

而在新中国的银幕画廊里,秦怡的芳菲得到了更纵情的绽放,她可以是忧伤的,也可以是坚定的,甚至有时是顽皮的,像一朵永远盛开的红花。秦怡在数十载的银海泛舟中,一次次甘当绿叶跑龙套,让小角色焕发出同样夺目的光芒。”

青松相继担任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长春电影节、新春电影音乐会以及电影频道《首映》《流金岁月》等电影主题晚会的策划、总撰稿、总导演……

2006年春节,青松回到云阳,带给我一件珍贵的礼物——他编剧创作的《电影往事》光盘,此片获得中国电影编剧类最高奖项——夏衍电影文学奖,在荷兰放映时,被誉为“中国版《天堂电影院》”。影片讲述了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西北小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对露天电影的深切热爱,以及这个家庭与电影紧紧纠葛在一起的悲欢离合。看着电影,我知道,那是青松把自己鲜活纯真的童年情感,融入电影,追梦露天电影时代,真挚感人;后来,他编剧的《沉默的远山》被称为“以艺术片的方式来表现主旋律电影的范本”,此片获得中国电影发表奖、哥伦比亚大学波哥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青松担任编剧的还有电影《丛林无边》《晚安重庆》等等、电视剧《武圣关公》《我们复婚吧》……

最近几年,他担任制片人、出品人的电影《春潮》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担任策划的《红花绿叶》获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担任监制、李玉刚导演的短片《人约黄昏后》获第三届86358电影短片交流周组委会大奖;担任现代舞《形隐·不离》《水问》《北京·我们》制作人等。

青松信中曾说:“我会成功的,尽管我现在还没有成功,可我不会放弃一次次机会。”他做到了!我亲眼所见!

2016年与青松在法国大使馆参加“中法文化之春”开幕式

那几年跟随青松,去法国大使馆参加“中法文化之春”交流活动;观看北京现代舞团表演《三更雨·愿》、舞剧《杜甫》、话剧《终成眷属》等;故事片《长江图》《追风者也》《完美有多美》、法国纪录片《地球四季》等电影首映式,见着一众明星大咖;北京工体参加崔健《滚动三十》、罗大佑等个人演唱会;北京砖石球场与史可一家在空中包房欣赏国际巨星、也是青松的梦中情人纳达尔的羽毛球比赛;去房山探班青松好友田海蓉、蒋雯丽拍摄电视剧《正阳门下2》;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频道录制节目……

这些都是青松的日常工作。

用书迸发电影热情

青松号称电影界的“百度”,关于海内外电影的信息,有时百度上搜不到,但他知道。2009年6月,青松创办《青年电影手册》并担任主编。这是他经年积淀的电影热情及思想,用一本本书迸发释放。这是国内第一本以影评、导演对话、电影理论和电影创作为主的专业性图书。自创刊以来,青松集结海内外30多位知名影评人加盟撰稿,主编出版了八辑《青年电影手册》 :《关不住的春光》《在光影中旅行》《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作》 《 青春电影手册》《爱情电影圣经》等专业影评书籍,以此激励更多热爱电影的朋友成长和发展。

《青年电影手册》的成就正如2020年在第28届上海影评人颁奖典礼上授予他的颁奖词:在世界电影史上,电影评论一直是推动电影发展的重要阵地之一,法国《电影手册》如是,中国《青年电影手册》亦如是。《青年电影手册》集“深度、锐度、态度”于一身,是青年电影人求索电影理论和实践的实验沃土。《青年电影手册》的主编程青松先生,始终坚持独立思考的精神,其创办的“金扫帚奖”,用批评的声音鞭策中国电影,用心良苦,其发起的年度“华语十佳”的评选,目光独特。《青年电影手册》为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特授予《青年电影手册》“年度电影评论贡献奖”。

在北京大学,我有幸参加了第七辑《青春电影手册》分享发布会。

2017年4月13日,青松邀本期封面人物导演王小帅以及其中五位作者——夏河、安宕宕、李宁、苏洋、梁夜枫等做客北大,分享光影中绽放的青春以及青松主编的新书《青春电影手册》背后的故事,并与北大同学们畅聊优秀青春电影以及中国电影现状。青松曾在2003年携《我的摄影机不撒谎》、2011年携《青年电影手册》两次造访北大。

青松解密这些电影的选片标准,即它们准确描述了青春的状态、展现了青春的生活。此次邀请了18位青年影评人来讨论入围影片并撰写100部影片的影评。青松还透露很多导演有两件东西最喜欢描绘——自己的青春和故乡,许多导演的处女作都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去拍摄,因为哪里有他们熟悉的土地和成长的记忆。为什么很多的导演的起点都是在自己的故乡拍童年、青春或其他特别的感受?因为那时他们天真无邪,完全纯真地从身体里拿出最熟悉、最生动、最美好、最鲜活、最热列的东西献给观众,观众怎能不被打动?

在本书收录的103部青春片中,王小帅导演的《青红》《十七岁的单车》占两席。王小帅认为导演创作的初衷是渴望表达的冲动,这个冲动往往在青春期最足。自己头几部作品完全凭冲动而完成,而现在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原始的冲动被破坏。

到场的五位作者也向同学们分享了他们对优秀青春片的选择,表达对当代年轻人的一种希冀。

几位作者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是真的热衷于看烂片,而是他们没有选择,错过了辉煌的电影年代。但是我们希望通过此书除了表达一种对美好青春的纪念,也能让年轻的读者们了解世界范围内的经典青春片,对好电影有一个标杆。观众、导演、编剧都需要培养……

著名演员黄晓明虽没到现场,却通过转发微博支持师哥青松,并为每一位提问的同学赠书,更激发了现场同学的提问热情。王小帅和青松现场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问到青松最喜欢的青春片以及最喜欢的华语电影,青松回答是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他心中的华语电影第一名是费穆先生的《小城之春》。

此次分享会氛围轻松又热烈。因时间有限,好多举手提问的同学依依不舍地买书离开。几百本书一抢而空。

通过这次分享会,我重新认识了《青春电影手册》。此手册对我们如何欣赏一部好电影,如何独立思考有提升作用。

2017年程青松(中)王小帅(右)在北大分享会。

用金扫帚奖鞭策中国电影发展

《青年电影手册》主办发起的一项重要活动,那就是评选金扫帚奖。该奖是华语电影史上首个为年度最差影片颁发的奖项。是由网友和独立影评人参与评选,从电影文本出发,以专业的立场,独立的身份,以电影批判影响电影创造,为鞭策中国电影而设立的奖项。这个奖很有影响力,百度上很全。我有幸参加2017年、2018年金扫帚奖颁奖活动,记忆最深刻的是准备颁奖前的忙碌。

2017年3月11日,金扫帚颁奖进入倒计时。

他们理了几大项,很细,导演组、主持人组、嘉宾接待组、微博、微信圈直播组、奖杯证书发放组、礼仪组、安全组等。

各组人员到现场大兴区博纳星辉剧院,六十人左右,每一项落实到个人,确保丝毫不乱。他们中有合作媒体、被邀请来帮忙的朋友同事、来自电影学院及北大的志愿者们。参加颁奖人员将有五百人左右,这么多人的晚会事真多啊。

随后几天,大家都很忙。特别是青松,一些明星一会儿能参加,一会儿又不能,一会儿又联系其他明星,还有与合作公司商讨访谈节目等等,这些我们都帮不上忙,只有他自己才可以敲定。

但无论多忙,晚上在工作室,用投影仪看电影是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看粉丝和评委评出的优秀电影;看被邀嘉宾的代表作,譬如柯正东主演《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看被送来讨论的未上映片,然后给出点评意见。譬如李扬的《盲道》等。

19日晚“第八届中国电影金扫帚奖暨2016年度华语十佳电影”颁奖典礼终于完美结束。所幸整个流程没有半点闪失和错乱。我们疲倦极了,赶紧睡觉。唯有青松还在陪嘉宾等飞机。

2017年3月导演郑来志领金扫帚奖,并与青松在后台握手

本次颁奖典礼出现惊喜,最令人失望中小成本电影奖获得者导演郑来志亲自来领了金扫帚奖,自创建以来,现场领奖第一人,青松很高兴,终于有金扫帚奖获得者理解:“金扫帚”奖的批评是无情的、新锐的、更是善意的,目的在于鞭策和激励。

青松的云阳家乡情结

在北京期间,青松曾带我们去艺海吃海鲜自助;东直门簋街吃麻辣肥肠、麻辣螺丝等;正宗北京烤鸭;工体几样菜的兔头、凉粉等,味道都还可以。不过,无论吃过多么好吃的菜,青松认为都只是勉强可以,怎么也不及云阳、万州一带的传统菜上口。

人间烟火美,故乡山水情。青松的云阳口味,是云阳在他的味蕾上安装的家乡识别雷达系统,无论他走多远,无论离开多少年,童年时代习惯的味道已植入他的骨髓,云阳的风、云阳的雨酿就的美味一直在呼唤他回到故乡云阳。《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说:“只有在原产地享用,它才是有生命的美食。更重要的是,在原产地品尝食物,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是食物不可分割的部分。”每年春节,青松必须回到云阳,这是他几十年保持的习惯,带着他的电影回到故里,探望父母、亲友,享受云阳美食。

“吃名堂”的火爆肥肠、火爆腰花等,“六毛火锅”,“惠居楼”的泡椒鸡、烧白、糖醋霉皮子等,“鳝鱼庄”的土鳝鱼;“程凉面”、“万州烤鱼”、“万州格格”等,还有云阳包面、云安羊杂等,他喜欢的菜式太多了,多得十多天的年假总是品尝不够。吃饱喝足之后,便是传播交流电影艺术。

2019年1月,青松应邀出席重庆市南坪寰乐(重庆)影业有限公司主办的《2019年重庆电影行业文化趋势及发展暨中小成本电影产业发展动向高峰论坛》,他指出挖掘本土文化特色是重点。重庆云阳县恐龙化石群,那里会建世界级恐龙博物馆,云阳地名有几十个与龙有关,说明龙文化很昌盛,巫巴文化也多,这些资源值得去挖掘利用。他呼吁电影商们到云阳拍摄关于恐龙的科幻电影。

2019年8月,青松参与策划的优秀影片《红花绿叶》在云阳两江影城倾情上映。云阳县相关部门及部分文化艺术界人士、青松的部分同学、亲友们共同欣赏了这部电影。

电影结束后,精英传媒工作人员连通了在北京的导演刘苗苗和青松的视频,与云阳现场观众愉快地分享了电影创作及观者的感想。

2019年10月14日,青松、艾老师一行与云阳镇谭书记等合影

2019年10月,青松携艾小元老师及重庆市寰乐电影投资商一行来到云阳,他们准备到云阳老城拍摄构思很久的电影《云中往事》。青松建议政府在挖掘老城文化时,搭建一间老云中楼板模样教室,加一截长廊,

顺便还搭一间云师教室,因为云中、云师毕业的学生多,搞乡愁旅游,将很有吸引力。青松一行与云阳镇政府当时达成口头协议,顺势打造一个80年代的老城景区,借助电影的传播力量,宣传推广“老城记忆”文化,助推老城经济发展。

2021年2月,又是一年春节时,云阳县文联邀请青松举办了“程青松电影艺术座谈会”。

2021年春节“程青松电影艺术座谈会”

青松简短介绍了自己走进电影艺术殿堂的历程,分享了2020年在电影艺术创作中获得的成就及心得体会: 2020年,是一个悲伤、恐惧、沉重的年份,新冠贯穿了一年,时间仿佛停止。这一年,青松做了很多关于电影的工作,他的脚步从未暂停,收获满满,6月底,青年电影手册第十一届年度盛典线上颁奖礼,战报非凡,创“话题量突破50亿+”“全网在线观看人数5300万+”“全网讨论量6000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青松走出云阳30多年了,我们一起读书的学校已淹没在江底,回忆仿佛找不到载体。但这一切发生过,记忆永恒。流年只是带走了光阴,带不走的是云阳的山水风物。青松说他一定要在云阳拍一部电影,关于他的青春,关于他的家乡,关于他热爱的云阳美味,他会把自己的电影世界引进云阳,同时把云阳的一切介绍给全世界。

(作者工作单位:云阳县文联)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