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購物車很「清真」?東南亞「抵制以色列」運動的明潮暗湧
以色列轰炸加萨以来,印尼与马来西亚网路掀起抵制热潮,拒绝消费支持过以色列的品牌。 图/路透社
文/巫文滔、李政豪
以巴冲突自10月7日发展至今,一再牵动东南亚的情绪。许多国际知名品牌因被视为与以色列关系密切,而遭受马来西亚与印尼两国穆斯林群众的抵制,被杯葛的品牌苦于回应愤怒民众的抗议。虽然两国穆斯林抗议的原因和形式相差无几,但马、印官方在抵制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依然存在不同路线。
由巴勒斯坦人发起的「抵制、撤资、制裁」(Boycott, Divestment and Sanctions Movement,简称「BDS运动」)最早于2005年成立组织,主要倡议是抵制以色列的产品,现在风行于网路的抵制产品清单早在2017年已出现。有鉴于以巴冲突并非近期议题,主流舆论忽略的两大问题值得深思:其一是为何抵制运动20年来时有所闻、时有人呼应,却在这次才引爆成国际级别的串联现象?其二,同样身为对穆斯林群体有高压管制的中国政府,为何能在这次示威潮下华丽转身、丝毫不受影响?
▌模糊的讯号:印尼民间踊跃、政府回避
过去一个月来,愈来愈多印尼穆斯林在消费时,会查看相关产品有没有在抵制名单上。「我要抵制以色列产品,」一位33岁家庭主妇说,她自豪地展示了要避免的商品和品牌清单,从海伦仙杜斯、品客洋芋片、肯德基到麦当劳等等。目前流传121个与以色列相关的产品,虽然图片都没有清楚说明这些产品与以色列的具体关系,但是家庭主妇和中产消费者在谨慎购物同时,也会在Tik Tok或社群平台炫耀自己的购物篮非常「清真」(halal,意为符合伊斯兰教规的事物)。
基本上,该清单每天都会增加1到2个产品,看似永无止境。很多被涉及的公司开始使用折扣和买一送一策略来挽回消费者的信任,但反而更激起民众的自豪感:
「他们一定怕得要命,所以才这样回应我们!」
东南亚社群平台流传着许多国际品牌清单,据闻这些品牌曾支持以色列,因此遭到许多慕斯林社群抵制,做为声援加萨和巴勒斯坦的一部分。 图/Facebook
这种策略也得到知识分子的支持,并且引用过往例子来合理化。印尼中东研究中心的地缘政治分析师Dina Sulaeman表示,「如果这种措施足以在1990年代推翻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我们当然也能对以色列做同样的事。」印尼最高宗教学者理事会(MUI)也在11月8日发布今年第83号教令(Fatwa),禁止购买支持以色列侵略行为的制造商产品,主席称这项教令是支持巴勒斯坦独立的承诺,现在购买这些产品属于教义上禁忌(haram)之事。
但是,印尼官方则给出非常模糊的讯号。工业部代理部长10月中欢迎抵制运动的发展以维护印尼本土产品,但短短一星期不到,该代理部长却说工业部并不鼓励也不拒绝抵制运动,该部门只会专注本土产业发展与转型。随后,贸易部长也配合说明抵制不抵制都是人民的自由,『随他们去抵制』。
根据印尼中央统计局(BPS)数据显示,从2023年1月到2023年9月,印尼从以色列的进口总值达到1440万美元。迄今为止,印尼已使用过多项以色列公司制造的技术,包括无人机(UAV)Aerostar、用于AH-64E阿帕契直升机的飞行员头盔以及Cellebrite网路技术等。当记者询问国防部长暨总统候选人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印尼是否可能对以色列主要武器系统(Alutsista)实施抵制时,普拉博沃不予置评。他只强调印尼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将遵循总统佐科威(Jokowi Dodo)的指示。
同样的暧昧立场也发生在佐科威身上。早在2016年时,他本人高调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占领行为,并呼吁伊斯兰世界同胞抵制相关产品以回应以国的恐怖主义行动。「巴勒斯坦人的斗志也是我们的斗争」,这句话荡气回肠。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国内却少见总统有鼓励或倡议抵制行为。
不过佐科威更常倡议人道救援,11月4日,佐科威亲自前往雅加达的哈利姆·珀达纳库苏马空军基地,送出重达51.5吨的人道援助物资至加萨,包括医疗设备、毛毯、帐篷等等,并将由两架C-130力士型飞机和一架印尼鹰航的波音737飞机运送。佐科威强调这是印尼人民的团结表现,重申印尼将永远支持巴勒斯坦。
除了给出物资以外,我们并没有看到总统本人像马来西亚首相安华一般,站在最前线企图领导民间运动走向。佐科威似乎要与运动保持距离,5日于雅加达举行的大型示威运动,一样不见总统人影。人资与文化部长、外交部长以及宗教部长皆参与这场集会,并说明这是总统命令,旨在传达政府对巴勒斯坦支持的立场,但对抵制运动的立场依然模糊不清。
为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印尼总统佐科威对外表态印尼「积极援助加萨」,还送出大批人道物资,但并未明确支持国内的抵制以色列产品运动。 图/美联社
▌抵制声浪有异议:总统大选前的印尼
部分印尼政治精英也直接表示对抵制运动的不满,如前副总统Jusuf Kalla认为,抵制以色列产品并不能有效停止以色列对加萨的侵略行为,据他理解「以色列的产品并没有进入印尼」。他反而建议总统以人道主义名义团结友邦比较实际。也有国会议员察觉,印尼官方始终没有对BDS运动给出明确指令。中小企业协会秘书长也呼吁政府赶快颁布公开法令,因为许多领域企业主只等政府的明确讯号才能集体行动。各界不停施压政府以让BDS运动国家化。
印尼温和立场的民间宗教组织Muhammadiyah也对抵制运动提供不一致的建议,其秘书长Abdul Mu'ti教授虽然对MUI的抵制教令表示赞赏。然而Mu'ti也提到,当前社会的现实是人们往往难以执行。他认为,民间通常采取实用主义,经常忽视产品的生产者是何者。该组织拥有2900万会员,是印尼的第二大伊斯兰组织。
有些上班族也表示,他们还是会到麦当劳用餐,因为环境干净舒适又适合工作。而且,在尚不清楚产品与巴勒斯坦种族灭绝的关系前,他们不会停止消费相关产品。被问及以色列的麦当劳供餐给以军一事,受访者也很清楚知道印尼麦当劳所有权与国际麦当劳的不同。
可以推测,印尼群众相比起马来西亚,在抵制运动中还有一定冷静的声音,可能与官方模糊不清的立场有巨大关联。至于政府为何表现如此克制,Ferooze Ali 相信印尼政府及部长们现在更专注即将到来的2024年大选,因此更关注本地利益。或许很像Jusuf Kalla等精英的想法:经济发展带来的政治利益,远大于BDS运动所能产生的利益。
加萨战事爆发逾一个月,印尼穆斯林群众极力声援巴勒斯坦人,但政府态度却暧昧不明。图为雅加达11月5日大型示威游行。 图/欧新社
▌政府积极投入:马来西亚的大抵制潮
同为东南亚、穆斯林为主的国家,马来西亚则呈现另一种对照状态,展现在官方支持下的BDS运动发展潜能。
在以色列对哈玛斯宣战后,马来西亚除了举办数场大型集会,由政府、首相安华与在野党共同亲自声援,各界也响应抵制犹太产品。其中,马来西亚联邦宗教司办公室更在11月7日公告指导民众杯葛犹太产品,让马来穆斯林更积极参与抵制运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讲师 Ferooze Ali 指出,马来西亚伊斯兰发展局(JAKIM)的法令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从该局传答的指令都能对马来西亚穆斯林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在政府背书下,抵制运动近1个月来没有冷却迹象,虽然数家公司表明了人道立场与捐赠资金给加萨,如马来西亚麦当劳和叫车平Grab台都捐赠100万令吉给巴勒斯坦,也难获当地穆斯林的信任。例如吉打州亚罗士打市就有一家麦当劳销售额下跌50%,还有其他麦当劳门市也被迫让兼职人员暂时停工。
Ferooze Ali还指出,马来西亚抵制运动可以追溯到2002年。BDS运动后来经营基层路线,积极倡导在巴勒斯坦课题上参与抵制的必要性,在该国吸引了大量支持者。Ferooze也提醒,不要忽略穆斯林群体的挫折感,由于马来西亚与以色列没有正式外交关系,反而没有相应措施来制裁以色列。因此,抵制运动成为可行且理想的目标,也符合非暴力的方式。
同样于今年初发生的瑞典极右派政治人物焚烧《可兰经》事件,马来西亚社会也出现过抵制瑞典产品的声音。马来西亚伊斯兰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 Syaza Shukri受访认为,两起事件给予穆斯林的感受并不相同。『不能拿抵制瑞典的因素,与这次抵制对象(以色列)进行类比。瑞典的事件是由个别政治行为者引起的,但这次美国和以色列是以国家力量对巴勒斯坦进行攻击。』
2022年初瑞典发生焚烧古兰经事件,马来西亚亦有呼吁抵制瑞典产品的声浪。但专家认为瑞典事件乃个人行为引发,与西方政府力挺以色列的层次并不相同。 图/美联社
▌中国的华丽转身:主导反西方叙事的压迫者
一波波针对以巴冲突掀起的BDS运动当中,也出现对中国角色的讨论──如果压迫或屠杀巴勒斯坦同胞就会受到国际穆斯林的抵制,那为何深陷新疆集中营丑闻的中国,从来没有引来东南亚穆斯林的群体抗议?
11月5日由印尼宗教领袖主导,连同印度教及基督教协助发起的集会中,我们可以从集会六大宣言中第4项,看出他们对中国的态度:
可见,印尼主流意见并不把中国视为压迫者,反而是对巴勒斯坦友好的国家。这在部分中文读者眼中可能是种矛盾,但至少有3个理由导致此情形:
首先,此次以巴冲突中,当中国在联合国表决,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立场一致,即要求加萨地区停火、让援助物资进入,这与美国和以色列立场完全对立。
第二,中国尝试主导了战争责任的舆论。英国独立智库战略对话机构(Institute for Strategic Dialogue)报告书指出,中国一直在利用以色列和加萨的悲剧建立自己的叙事,助长进一步暴力并传播虚假和未经证实的讯息。中国在社群散布反西方叙事,尤其强调美国和英国的同谋,指责西方的虚伪和「双重标准」阻碍了和平进程,中国叙事成功加深穆斯林群体对西方世界的不信任。
报告也指出,中国在传播以巴冲突的新闻时,刻意强调西方媒体报导完全忽略巴勒斯坦当地人的声音。在巴勒斯坦服务的中国外交官张和清及在欧盟的《中国日报》编辑陈卫华日前都在社群分享讯息,强调西方媒体过度偏袒以色列人,而刻意忽视巴勒斯坦人被屠杀的苦难。
第三,东南亚穆斯林对议题的熟悉度也有差异。Ferooze Ali 解释,马来西亚确实有些小型非政府组织,曾经带头发起抵制中国新疆政府与官员的运动,但碍于缺乏资金和投入时间,无法达到大规模程度。比起新疆这个新兴课题,以巴冲突已经根植在穆斯林群体的心中足足75年。
最后,不免也与伊斯兰宗教有关,这场战争不仅影响巴勒斯坦人,还影响了伊斯兰的第三座圣地,即阿克萨清真寺的地位。惟这些因素在新疆问题中并不明显,种种因素叠加起来,或许就是中国此次能在舆论场中华丽转身、甚至主导反西方叙事的原因。
中国迫害为吴尔等穆斯林人权问题,2022年曾引发印尼民众呼吁抵制北京冬奥的声音。图为当时雅加达街头的抗议民众。 图/美联社
(巫文滔负责采访与马来西亚部分,李政豪处理新加坡与印尼资料)
责任编辑/王颖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