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祖先要搬家
我们顶着烈日帮祖先们搬家。(赵筱蓓提供)
祖先们要搬入暂厝区。(赵筱蓓提供)
赵筱蓓
一九八O年后,宜兰兴起把同宗祖先坟墓整合为一个「家族墓」的兴建风潮,我家族大长辈叔公们也赶上这潮流,为祖先们盖了不算小的墓厝,让祖先们齐聚一块,也方便后人扫墓祭祖。三十三年后,为因应公所公墓公园化,父执辈决定帮祖先们搬家,火化成灰后先进暂厝区,待纳骨塔完工再安置入内。
这天,一群人顶着烈日在墓地进行迁葬仪式,协助的地理师是二房的阿汉伯。
挖掘金斗瓮的过程并不顺利,高达十八个,还采碎石和石板固定,施作师傅们转瞬疲累不已,发起牢骚。「一定是我爸的主意。」堂叔幽默道,惹笑一伙人,化解紧绷烦躁气氛。
在大伙轮流挖掘,历经五个多小时总算完成,所谓的吉时也从早上九点到十一时,延长到下午两点。
碑文、日期、您是谁 三大待解决事件
祖先搬家过程中,衍生出三件事需要处理;第一件事是,碑文是否要废除原本使用的「金浦」,改用堂号「天水」。再者是祖先的生殁日期的书写方式;阿汉伯属意,将清领、日治时期的年号全改用「民国」来记录。第三件则是,刘姓祖先到底是谁?一般人家中只会供奉同姓氏的祖先牌位,但我家族还多了一个刘姓祖先牌位,阿汉伯更表示要拿掉,「不拜了」!我闻言,不禁倒抽了一口气,这样好吗?
堂号书写在大厅正堂门楣上 牌位及墓碑刻的祖籍地
第一件事,家族成员在line群组中已有讨论,多数人都表赞成改用堂号「天水」,唯独我父亲未表态,因没向祖先禀告不宜贸然。
老实说,我不曾听闻长辈提过「天水」,也未曾在老家公厅、任一处见过「天水」两字,尽管这两字看起来、读起来都带了那么点诗意。堂叔们说族谱上有写,他们所谓的族谱其实是祖先牌位的内牌,上头书写了祖先讳名和生殁日期外,也确实写着「天水郡」。因此基于内牌记载较准确,且「渊远祖先千百年有文载明」,堂叔表示,多数人属意更改。
但我不解了,若是如此,当年叔公们修筑墓厝时怎么不用,反沿用「金浦」呢?又什么是堂号?使用规则为何?「天水」具什么样意义?
尽管满脑子的问号,却始终没付诸行动,一直到阿汉伯在群组中写道,「赵家堂号用天水,刘家堂号用华中。」当下那日他在墓园说的那句「不拜了」也在耳边响起,还伴着一种被切割,真心换绝情的心痛感。
事不宜迟,立刻动手查。拜网路发达之赐,找到韦烟灶、张智钦老师的《台湾汉人之堂号-兼论闽南人与客家人堂号之差异》研究,内文提到:「堂号主要镂刻或书写在大厅(公厅)正堂门楣上的正中央位置,醒目的提示后人祖先的原籍;台湾汉人祖先牌位及墓碑所刻的地望多为祖籍地,少数家族的祖先牌位及墓碑所标示的地望也用堂号,而不名祖籍地者。」
为能说服长辈,再以「天水堂」为关键字进行搜寻。删去北埔新姜与大树姑婆寮庄氏的古厝名,找到了位在大肚大东里的赵氏祠堂「天水堂」。想及,父亲曾听闻祖先是从大肚迁移至宜兰;任教期间,一位同姓老师也问过我,是否来自大肚?又发现,大肚赵氏家族祖先来自漳州,还有「天水堂」相关历史研究,二话不说立即去电。
一联系到大东赵先生,迅速自我介绍和表明来意,遂知堂号只用于公厅、宗祠,碑文上用的是金浦。不论是堂号的使用限制或同祖籍,都让我大为振奋,看来我的祖先与大肚赵氏家族似乎有那么点关系。
根据杨绪贤的《台湾区姓氏堂号考》,明清时期从漳浦县渡海来台的赵氏族人,主要入垦台中大肚;而《清代噶玛兰汉人的人口与社会变迁》一书中,亦提及杨熙老师的研究,1811年后有大批从其他旧垦殖区的人涌入噶玛兰这个新的垦殖区;周宗贤教授也于《台湾宜兰与福建漳浦关系初探》之评论中说道,「垦拓宜兰的先民,很多人不是直接从中国大陆渡海来到宜兰开垦,绝大多数是先在别的地方登陆,再迁徙到宜兰。」心想或许可以透过大肚赵氏家族,能得知我家祖先的迁徙路径和时间,不过这开心情绪维持不到一分钟。
「他名字是哪个辈分?」赵先生问。
「我查过了,家族和祖先都没有照辈分命名…」我带着歉意答,非故意攀附。
「这样啊,或许是我们另外两个…」
经赵先生耐心解释与提供的资料,才知大肚赵氏除了大东聚落外,还有和平与磺溪,均属三大派(太祖、太宗和魏王)中的太祖派,只是我还没找到有关祖先的蛛丝马迹。
同时间,赵姓学长也回应我的询问了。他表示,其宗族堂号是「天水」,祖先迁徙路径是金门到澎湖,最后落脚苗栗后龙,祖先牌位写的是「银同」。
截至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堂号书写在大厅正堂门楣上,而牌位及墓碑刻的祖籍地」。我便在群组中贴出查证结果,请叔伯们参考,也表示刘氏堂号有彭城、沛国、南阳、黎照、德馨等数个,无法得知何者正确,若要更改,需再考量。
这结果说服了叔叔们,决议沿用金浦,更没让刘氏祖先被排挤。
便宜行事态度 只会让后辈更不关心
第二是祖先之生殁书写方式。依照阿汉伯希望,将出现「民国前一一五年」、「民国前八四年」,理由是方便计算。于是我说,「用西元,是不是更方便?」迅即获得叔叔们认同,他们开始游说。
「西元是天主教、基督教在用的,我们中国佛教没有人用这个。」阿汉伯最终不小心吐露,却被堂叔吐槽,「你是政治考量吧!」
众人坚持下,阿汉伯改口说要维持当时年号,大伙一致点头通过。原猜测阿汉伯会将日治年号改以民国表示,万万没想到结果竟是十八位祖先的生殁日期全变成「吉年吉月吉日」,基于「二生夹一老合为一生」的原则,也就是字数须依「生、老、病、死、苦」的字数规则,才能趋吉避凶。
先撇除「二生夹一老」是否有误,这不仅给人便宜行事、不负责的心态,甚至还有「惩罚没犯错的人以达管理之效」之感,幸好叔叔们多认为不妥,纷纷提供自家内牌资料。
自认擅长资料汇整的我,也着手整理,由于资料内容不一,抑或遗落、笔误,颇耗精力,花了一天的时间才整理出十八位祖先们的生殁日期,然并不完整。可依时间与常理判断有误者,以删除线标出,并表明理由;完全无法判断者,则标以红色字体与问号;最后以树状图呈现,方便阅读。
我将整理好的树状图贴上群组,简略说明后,并再请大家多提供资料,使内容更详实,毕竟未来还要制作族谱。
从推翻堂号的使用到生殁日期的汇整,我果然惹阿汉伯不开心了。
隔日一早他先贴出静心语提醒有心者,接着说,大家提供的资料都不正确,但他可用其专业进行「考证」,并再次重申,「如未能取得统一资料,交给专业处理可」,然后我就被点名了。
迅即向阿汉伯表明无意挑战他专业之意,单纯想做,他则说自己是以「疑(厘)清事实为要」,接着要我整理认为合理的祖先资料供大家参考。咦?我不是整理好了,只好诺诺回,汇整好资料已在昨日上传,也再度说明有疑点之处。
「还是没有共识的答案不是吗?」阿汉伯反问,「妳认为?」
我不懂他到底想表达什么,再说我认为的「共识」是众人经过一番提问和讨论才达到的,但他既没提出问题,也没讨论,永远只有一句「相信专业,免落人口实,为时己(已)晚」,而这短短一句话里却错了好几个字,就别论其他发言的错字连篇,其实这也是我主动进行汇整的原因之一,至少我的错字率低。
这时,我被提醒「注意说话口气」及请保持「心平气和」,儒家的辈分观念总是让人沮丧,既无法就事论事,还很乡愿。
想及,那日长辈们把告知堂伯母转帐帐号一事交给我,尽管我与她生疏,各居不同城市,又她几乎不回家,多年来话说不到十句,也只能硬着头皮拨出电话。一知我来意,堂伯母失控了,大吼大叫,既不让我说也不听我说,吓得把手机转给叔叔。挂上电话后,叔叔们建议,晚上再拨给她儿子,「跟年轻人讲才会通。」
晚上再去电,堂伯母先是拒让我与堂弟对话,紧接是一阵令人措手不及的飙骂,越骂还越起劲。不满情绪渐渐高涨,深吸了口气,我决然挂上电话。孤单感突地来袭,望着神明桌上的刘姓祖先牌位,叹了口气,无声说我尽力了。
家中有不顺遂之事 异姓祖先在作祟?
据传,我某世祖先因不顺遂,求问术士后,神明桌上便出现了刘姓祖先牌位,而这一拜已超过五代。但刘姓祖先到底是谁?
根据我收到的第一分资料显示,刘姓祖先和其赵姓妻子(刘妈),与我家族渡台祖并列为十四世,其中十四世祖先卒于1725~1796年间、其妻卒于1830年,而刘氏祖先和其妻赵氏则卒于1821~1850年间。由此可知,后三人都比先祖多活了近二十余年,因此,我试着依他们离世时间推敲,刘姓祖先的妻子应是十四世祖先的妹妹,两家结伴渡台发展,但不幸祖先早逝,留下妻子和幼子,幸有刘姓祖先协助,才能度过难关。若真如此,真觉得基于仁义,绝不能辜负他的协助。
然而这故事很快被推翻了。新资料显示刘氏祖先为十六世,生卒年是1822~1866年,其妻是高氏,又内牌以刘公、刘妈称。虽无法得知其与祖先的关系,可确定的是没有招赘关系,更非随女儿陪嫁而来。
全然没头绪之时,恰好阅读到英俊宏于《现今台湾民间公妈牌奉祀的演变》研究中提到,民间传说那些寄居在异姓家中的祖先牌位为争夺香火供奉或提高自己的地位,经常作祟,因此「家中有不顺遂之事,若求以术士问事,答案很容易以双姓公妈作祟来解释;以致目前对供奉双姓公妈有疑虑或是不谙仪节的家庭,常以祖牌进塔供奉为选择方式。」尽管不同意但理解了。
毅然决然地冒险精神 更值得炫耀
上香时,看着两个祖先牌位,突觉得祂们既神圣又俗世,跟我们共居一屋一块生活;我们总以自己喜爱的食物祭拜,祂们也随意,这天供桌上的是炸鸡和披萨。正是这种敬意中还带着亲暱的情感,让我在找寻答案过程中,更体悟到自己对祖先的权利义务,同时也理解人可依自己所需或所面对的问题,随时调整与祖先之间的距离与对应。
截至目前,从史料、时间、礼俗等可知,我家族应非来自赵宋皇族,更不具有堂叔期待的皇室血统。然根据记载,乾隆年间的漳浦县天灾人祸连年,居民们不得不结群往外寻找生路,惊险通过黑水沟渡台。我家先祖不仅渡过黑水沟,还在没同宗族人陪同下,进入未开垦的噶玛兰地区,光是这探险精神就值得后辈敬仰了,又见我家族人分散全台各地,且对风险的承受力特别强,这肯定是承袭了渡台先祖的冒险基因。
个人简介
写手。爱阅读,更爱说故事。写过剧本,出版过小说和生活类书籍。
得奖感言
非常感谢评审老师们的青睐,我会持续记录我家祖先搬家一事,以及完成我祖先在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