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思:陈长文》期待唐奖法治奖对话 激荡台湾新思维
荣获第3届唐奖「法治奖」的约瑟夫.拉兹(Joseph Raz)(中)19日清晨搭机抵台,并在桃园机场唐奖广告灯箱前留影。中央社记者邱俊钦桃园机场摄 107年9月19日
2018年9月19日 台北市 「唐奖」在中正纪念堂举行欢迎见面会,永续发展奖得主詹姆士‧汉森(James E.Hansen)(左一)、维拉布哈德兰‧拉马纳森(Veerabhadran Ramanathan)(左二),生技医药奖得主东尼‧杭特(Tony Hunter)(左三)、布莱恩‧德鲁克尔(Brian J.Druker)(左四),基金会执行长陈振川(中),汉学奖得主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右三)和斯波义信(Yoshinobu Shiba)(右二),法治奖得主约瑟夫.拉兹(Joseph Raz)(右)合影。(陈君玮摄)
第三届唐奖周19日启动,全球大师级人物汇聚台湾,笔者期盼各界把握机会来「挖宝」。年底将满6岁的唐奖,从这三届评选的专业独立、获奖大师们的反应,我们欣慰看见,唐奖不负初衷,越走越好,也让台湾在世界广交益友。
唐奖创办人尹衍梁先生,设置「永续发展」、「生技医药」、「汉学」以外,还成立「法治」,共4个奖项,希望补足诺贝尔奖未能兼及的领域。记得尹先生说:「没有法治,是无法成就永续发展等三个奖项。」笔者从事法学教育与律师实务工作,见证台湾70年从法制走向民主法治深化的历程,对这句话深有感受。
笔者就从法治奖角度来谈。从三届得奖人的身上,每一位所彰显的实践与精神,对世界影响深远,也巧合呼应时代的需要,对台湾面临的多重挑战尤有启发,例如转型正义、司法改革、接轨超国界、法治升级、新政治等等。
第一届萨克思(Albie Sachs),是传奇性的南非前大法官,参与终结种族隔离、制订民主新宪法。他在台湾的交流,一是法官在判决中的人性与责任,已被台湾法官在不少判决书中引用,潜移默化影响司法改革;二是他「温柔的复仇」的亲身故事,以完善南非民主法治、寻求真相的谅解和解,就「非共产极权」的「转型正义」经验,为台湾各界上了一课,看见历史和解的新可能。
第二届阿尔布尔(Louise Arbour),前国际刑事法庭检察官,成功起诉、逮捕屠杀平民的国家元首,实践「人权胜主权」的正义精神。她是加拿大前大法官、成功推动狱政改革,后来担任联合国人权机构领导人,现任联合国全球移民事务特别代表。她在台湾演讲,谈国际层次的法治原则,巧合对应到近两年的国际秩序挑战;对于主动接轨参与国际的台湾,她逆向思考建议,由于目前不在联合国、未被许多公约约束,反而可以在法规范治理做些不同的新尝试。
第三届是拉兹(Joseph Raz),哥伦比亚大学法实证主义大师,是大师哈特的高足,也是大师德沃金一生激辩的「笔友」。相较于前两届的「行动实务法律人」,拉兹透过数十年法理思辩,探寻法律的定义本质、法律推理、与道德及自由的相互关系、乃至政治哲学,为法治深化宽拓道路。正当民主国家面临民主倒退、法治需升级的挑战,现代社会多元价值的冲突调和,乃至国际法规则在大国竞争的摆荡时刻;诸多难解问题,部分求解之途,就在基础法学的思辩中。
此外,拉兹出生于中东热点巴勒斯坦,留学以色列,在美国任教。笔者有机会一定要向他请教,怎么看亚洲热点台湾?拉兹业余爱好艺术与美学,酷爱摄影、电影,看了不少东方电影,而台湾融汇中华与多元亚洲文化,又有很多透过镜头故事为社会求解的杰出媒体人;想到这,让笔者贪心的期待今年,激荡出跨领域的精彩对话。
回想前两届,笔者有幸与法治奖获奖人多次对话,观察到他们在台湾期间,以大师级的浅白语言,精炼深入与公众对话,很用心聆听、观察、理解,台湾的人文民主法治发展,也注意到全民参与国际的迫切心愿,他们慷慨谦和的分享对台湾的观察与建言,与我们激荡出新思维。法治奖如此,其他奖项获奖人亦然。
最近,台湾陷入「促转争议」的纷扰,我想引述萨克思第三度来台、18日在台北的分享,「真相和解不是为了改变南非,真相和解是为了让人们从过去的痛苦中,得到医治,有动力继续往前走,真正的和解不是在于委员会的存在,而是宪法的人权保障,以及不同族群诚恳地互相对待。」
第三届唐奖周,是国际知识界焦点,也是台湾幸运偏得的文明飨宴,希望各界朋友、青年与媒体别错过,一起用思想与行动参与。在台湾,再一次吹响世界文明的号角。
(作者为财团法人唐奖基金会董事、法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