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打误撞踏入偏乡 他带领大学生为孩子上课近15年

侯玉松过去曾和马武督部落发展协会(关西数位机会中心)合作数位学伴计划3年。(侯玉松提供/王惠慧新竹传真)

除了基础学科之外,中华大学学生也透过远距教学,教偏乡孩童钢琴、吉他、羊毛毡、刺绣、素描、编织等才艺。(侯玉松提供/王惠慧新竹传真)

除了基础学科之外,中华大学学生也透过远距教学,教偏乡孩童钢琴、吉他、羊毛毡、刺绣、素描、编织等才艺。(侯玉松提供/王惠慧新竹传真)

中华大学电机系助理教授侯玉松,从未接触过偏乡,却误打误撞接下数位学伴计划主持人,他实际看见偏乡孩子的需要,一头栽进偏乡教育的世界,盼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机会之窗,不但愈做愈有心得,也带领许多大学生找到奉献他人的快乐,一转眼已默默投入近15年。

中华大学自2008年起,执行教育部的「数位学伴计划」,多年来服务过新北市、新竹县、彰化县多个偏乡学校,利用孩童放学后的课后时间,由大学生「大学伴」透过一对一的线上教学,教偏乡「小学伴」们国、英、数等基本学科,或钢琴、吉他等才艺。

计划主持人侯玉松说,自己是念电机领域,也一直生活在都市,以前从未想过,也未曾接触过偏乡,当初学校原本安排其他老师要接此计划,但教育训练时临时有事,因他家住桃园离辅大较近,才找他帮忙去听说明会,没想到就这样阴错阳差,成为计划主持人。

侯玉松也回忆,刚接此计划十分辛苦,没有资源、找校内学生参与也不容易,为达到计划设定的目标,有大大小小琐事要做,甚至还要苦口婆心劝来教课的大学生不要迟到,好几次萌生退意,但从其他老师口中听到偏乡困境,最后还是决定继续做下去。

侯玉松最初接触到尖石、五峰的偏乡小学,开车上去才真正感受到交通不便,听当地老师提起,有些孩子是单亲家庭,或父母到外地工作,几乎都是隔代教养,过去也有耳闻一些家庭失灵的状况。

他感叹,有些孩子因教育资源缺乏,毕业后只能选劳力工作,一旦受伤或年纪稍长被淘汰,回到家乡也无工作机会,形成恶性循环,多次经过一条路上,都有人白天就醉倒在路边。亲眼见到偏乡教育的困境后,侯玉松就这样一头栽进服务偏乡的世界。

一转眼已近15个年头,侯玉松希望透过此计划,改变偏乡封闭情形,陪伴孩子学习成长,开启一扇机会大门,提供偏乡孩子更多元的资源和选择。谈起服务偏乡的动力,他笑说,「自己是愈陷愈深,就像养成慢跑习惯,现在不做浑身不舒服。」

令侯玉松印象最深是,某次找来想学吉他的偏乡学童,由大学端出资购买吉他、乐谱,但远距教乐器十分辛苦,小学生按弦手痛就想放弃,但中华大学吉他社的「大学伴」设法克服重重限制,鼓励「小学伴」别放弃,最后有3位小学生,不但坚持1年半,从完全不会弹吉他到能自弹自唱一曲,让他看见大学生积极助人的一面,师生都获得莫大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