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冬季戀歌‧徵文優勝作品】賽夏客/躲著吃「屁」

图/韦帆

年纪大了,总喜欢翻找流金岁月,因陪我迎接晨曦的人,不见得可以伴我共赏夕阳。有着「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的惆怅。突然瞥见墙角蒙尘的竹火笼,是早年在客家传统市场觅着,心想,「这是阿嬷在冬季的随身物,有些眼熟,更多亲切」,它也对我眨眨眼,好似在说:「久违了!」于是将它带回──那段既甜蜜又懽悰的记忆。

火笼是旧时寒冬取暖的器物,是竹篾的编织品,上层扁而宽,织法稀疏,方便散热;底下用圆形细竹丝,紧实又便于托住放炭的陶碗,避免散热;再以更粗的竹篾编一股提把,方便手提,是古人就地取材的巧思。

我阿嬷的年代,居住简陋,因茅草与竹造建筑不紧密,到处「漏风」,要不是用竹火笼来助暖,老者恐难熬过严冬。因此,柴烧烹饪时,烧红的炭火和灰烬,就是保暖的物件。

阿嬷疼我,我以取炭火回报,先在竹火笼的陶碗里放一层灰烬垫底,再夹取几块烧红的木炭摆在中间,上层覆盖灰烬让之闷烧,热能就会均匀散发。若是烫手,再加点灰烬覆盖;反之,就把灰烬拨开些,以此调控温度。

阿嬷穿的衣服叫「大襟衫」,衣摆宽松,竹火笼刚好藏在里面,功能像怀炉,可以带着它到处串门子;身子畏寒的我,晚上总喜欢依偎在她身旁睡觉,拥抱着身躯丰腴的阿嬷,独享她散发出来的「暖意」。她常说我是她的小火笼,当时不解,明明像根冰棒冷吱吱,现在才明白,她失去爷爷的空缺由我来填补,点燃了她失温的火苗。

阿嬷天性乐观,常制造惊奇,趁火笼温度正夯时,埋下带壳花生,阵阵清香扑鼻,有时还发出啵啵的响声,引来一双双童𫘤好奇的眼光,屁颠屁颠地迎向阿嬷,她却神秘兮兮,诓骗小屁孩说:「火笼跟人一样,吃饱后就会打屁。」被哄得傻楞楞的,唯独我贼贼地笑,当炭火成灰烬时,祖孙俩便躲着众家子吃「屁」。

时光以惊人的速度流逝,偷走了我的阿嬷,顺便没收了我的童年。这只竹火笼的出现,宛若唤回那段甜蜜的光阴,陪着我一起分享当年被视为「小火笼」的往事,共谱一曲深情的冬季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