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榮:颱風山陀兒身陷鞍型場 缺乏導引移速緩慢
气象专家吴德荣解释,台风山陀儿在海温条件佳的环境下生成,并一路沿巴士海峡移动、增强至强台,然而现阶段走入大气处于平衡状态的鞍型场,失去明确导引才会移速缓慢。
根据中央气象署台风警报单,中度台风山陀儿今天上午10时中心位置在高雄的西南方约140公里处,以每小时7转10公里速度,向北北东转东北进行。
气象署指出,台风山陀儿近似滞留,登陆时间将延到明天,未来路径虽然预计会在登陆后沿着西部北上,但强度也不排除登陆后就快速减弱为热带性低气压。
中央大学大气科学系兼任副教授吴德荣告诉中央社记者,这次台风山陀儿在菲律宾东方海面生成,这一带的海温条件一直都不错,而类似的环境也延伸到巴士海峡,因此在初期山陀儿移动的过程中就会不断成长、增强。
吴德荣进一步说明,台风移动主要还是需要靠导引气流,但目前山陀儿所在的位置是「鞍型场」,也就是大气处于平衡的状态,左右的高压都无法导引它,才会发生近似滞留的现象。
吴德荣提到,山陀儿在现在的位置滞留愈久,就愈容易受到地形破坏,所谓的地形包含台湾、中国大陆、菲律宾等,都可能会截断大气间水气传输,如目前台湾东部持续性的降雨,就代表在消耗山陀儿的能量。
吴德荣也说,预估山陀儿在未登陆前会因地形而缓慢减弱,登陆后会造成很大的破坏,没多久就会减弱成轻度台风,并且持续减弱,但各地仍应慎防强风、豪雨;4日起强度再减弱、威胁逐渐减小。
对于山陀儿路径一变再变,吴德荣解释,想透过电脑模式模拟台风,但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尽管现在有AI参与,各国模式、运算的机制不同,反而会有呈现更多的答案和选项,且高压环境变化很慢,一点小变化就可能有很大的误差。
吴德荣进一步说明,其实过去也都有特殊路径的台风,山陀儿并不算是特例,如1986年的韦恩台风、2001年的纳莉台风;并不一定代表是现在的气候造成台风路径变数多。
此外,吴德荣说,海面上的观测资料不足,也没办法设观测站,虽然用卫星、电达的遥测资料,都是推估值,既然是推估就会有误差,不一定正确的资料就算用AI也很难推估算出精准的结果,现阶段气象应该以「完整预报取代完美预报」,让大众知道各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