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基辅的前世今生
基辅(乌克兰语:Київ,罗马化:Kyiv [ˈkɪjiu̯] ( 聆听))位于乌克兰中北部第聂伯河中游,为乌克兰首都、基辅州首府及国内第一大城市。
基辅这个名称传说是由波利安王公基伊建立的,根据中世纪东斯拉夫人《往年纪事》记载,原本居住在第聂伯河附近山上的基伊、塞克和霍里夫三兄弟,以及他们的妹妹雷别季在第聂伯河右岸,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造这座城市,为了纪念付出最多的兄长基伊,将城市命名为基辅”,基伊(乌克兰语:Кий,俄语:Кий)。
基辅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即有人类居住,构成了所谓的库库泰尼-特里皮利亚文化的一部分,在早期铁器时代,某些部落在基辅附近定居,经常与斯基泰人和黑海北部沿岸的古代国家进行土地耕作、畜牧业和贸易。从2至4世纪罗马硬币的发现表明该文化曾与罗马帝国东部省份有过贸易关系,特里皮利亚文化的人民被视为是后来建立基辅的古代斯拉夫人直系祖先。
基辅从6世纪开始,该地区就存在分散的斯拉夫定居点,但尚不清楚其中一处是否发展成当前的城市。在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上,沿着鲍里斯提尼河的中游有几个定居点,其中有一处被称为Azagarium的地区,被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是基辅的前身。之后基辅所在的区域曾是可萨人驻军地方,公元882年,第一个东斯拉夫民族国家基辅罗斯在第聂伯河河畔的基辅建立。988年全市改宗东正教,往后两个世纪通过欧亚贸易逐渐繁荣起来,被称为第聂伯河上的“帝王之城”。
1221年-1223年,成吉思汗命速不台及哲别西征,当时无法完全攻略钦察、基辅罗斯、东欧等地。1235年,窝阔台听从二哥察合台建议,决定由拔都、不里(察合台的次子木额秃干的次子)、贵由(窝阔台长子)、蒙哥(托雷长子),作为速不台的后援协助攻略,横扫吉尔吉斯、北高加索人、钦察人、基辅罗斯、波兰王国等国,是为蒙古第二次西征。1240年12月6日,蒙古帝国大将拔都攻占基辅,其后成为蒙古金帐汗国的一个重要城市。
1362年,立陶宛大公国军队击败乌克兰地区的金帐汗国军队(蒙古军)并占领该城;后成为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一部分;1686年归于沙皇俄国。19世纪后期俄罗斯帝国锐意发展工业,基辅成为乌克兰一带的领导城市;1860年代与莫斯科和敖德萨通铁路。1917年3月俄罗斯帝国二月革命之后,基辅遂于翌年成为独立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国家首都。
1934年成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1941年7月7日至9月26日的基辅战役之后被纳粹德国国防军占领。1943年10月苏军解放基辅。1945年之后,苏联政府授予基辅以“英雄城市”的称号和金星勋章、列宁勋章,表扬该市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奋战。基辅在战后经济复苏,再次成为苏联第三大城市。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的灾难性事故仅发生在城市以北100千米(62英里)处。然而盛行的南风将大部分放射线尘吹离了基辅。
1991年,基辅局势动荡,乌克兰脱离苏联独立,该市成为乌克兰的首都,在2004年至2005年期间,基辅举办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后苏联公众示威活动,以支持橙色革命。从2013年11月到2014年2月,基辅成为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的主要地点。
距离2023年还剩下82天,希望基辅能平安度过,也希望所有人能平安喜乐!
(本文图片来自A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