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难以避免的悲剧结局
(图/美联社)
一年多以前,纯粹从宏观角度,笔者曾经指出,俄罗斯大概率会赢得这场战争。根本原因是打仗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绝对不应当仰人鼻息。要打仗,国家必须能够掌控自己的军队、武器供应、后勤补给与社会的生产资料。老实说,泽伦斯基,一位喜剧演员出身的政客,从一开始就作出了极端错误的决定。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除了一次未遂的兵变几乎造成俄罗斯内战以外,从宏观角度来看,乌克兰战败似乎难以避免。但是,宏观因素并不能决定战争胜负。以少胜多,以弱敌强的案例非常多。胜败要在战场上决定,那么,仗打了近两年,战况到底如何呢?
对此,我们不妨比较乌克兰的两次反攻。据西方媒体分出的阶段,乌克兰从去年8月29日发动了第一次大反攻。依仗美国的海玛斯多管火箭炮,177mm榴弹炮,土耳其的无人机,以及一些西方提供的新型坦克,加上北约提供的情报和训练,以及马斯克的星链卫星提供的俄军战地部署,乌克兰取得了可观的胜利,在南部夺回了克尔松重镇,在东部夺回了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当时,俄军在许多战线仓皇逃命,溃不成军,导致普丁走马换将,任命绰号为末日将军的苏洛维金为总指挥。
苏洛维金以曾经在叙利亚战场狂轰滥炸出名,所以在乌克兰境内也发动了狂轰滥炸,稳住了战局。这次反攻到11月结束,乌克兰的战果辉煌。如果我们回头去看,那时,乌克兰的兵源足、士气高,北约的援助也到位。对比之下,俄军的指挥系统混乱,综合作战能力缺乏、武器落后、精准度差、无人机短缺。如果拜登在那时向乌克兰提供了远端导弹和大批F-16战机,说不定乌克兰能够一鼓作气,收复所有失地,赢得这场战争。
可惜的是,拜登担心乌克兰会向俄罗斯本土发动攻击,引发核战,迟迟不肯提供远程导弹和F-16战机。没有制空权,乌克兰全境遭到无情打击,而俄罗斯人民能在国内正常过日子,军工厂能够日以继夜,加工生产。仰人鼻息的泽伦斯基,本来已处于弱者的地位,而打仗时居然还有一只手被拜登绑在背后,使他失去了最可能取得胜利的机会。可能从一开始拜登就没打算让乌克兰打赢这一仗?
这次反攻之后,只有小打小闹,战争陷入僵持。今年,由于援助未到位,乌的第二次反攻从春季拖延到夏季,到6月8日才发动。这时,俄军在所有阵地排满了密密麻麻的地雷,地雷后面有专门用于阻挡坦克车和装甲车的龙牙阵,再后面就是大炮和火箭炮。缺乏无人机原来是俄军的严重短板,它趁这段时间从伊朗买到大批无人机,并且伊朗还帮助它在俄设厂,制造改良式无人机。为了对付乌克兰的无人机,俄军也设计出电子干扰系统,大幅度消减了乌的无人机的效果。
第一次反攻时,俄的兵源不足,难以防守长达1000多公里的前线,第二次反攻时,俄军已经增加了30万新训练出来的正规部队。基于这些原因,多方报导告诉我们,第二次反攻失败了。
战争历经近两年,国际局势也发生了巨变。美国众议院占多数的共和党一直没有批准拜登提出向乌克兰提供600亿美元的援助,而欧盟也没通过500亿欧元的援助。斯洛伐克选出新总统站队匈牙利,反对援乌。同时,北约也无法按时提供足够的炮弹。
雪上加霜,10月7日爆发了巴以冲突,俄乌战争突然失去了世界的关注,也很可能失去了拜登继续提供援助的决心和能力。看来,乌克兰的悲剧已经难以避免,问题只是,这个悲剧到底如何结尾,仍然难以捉摸。(作者为中美论譠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