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胜有声 旅日画家陈芃宇用泼墨与留白赢得掌声
陈芃宇赴日学画8年,以泼墨结合日本胶画,创造自己独特风格,作品「当我离开的那一天」画出主人已离校的脚踏车与阴影,获日本第44回创画展奖励赏。(刘秀芬摄)
「我的作品通常先有标题才开始构思画面,因为除了画面之外,能与观者对话的最后一个管道,就是作品标题。」陈芃宇与作品「Good morning」合影。(刘秀芬摄)
受到日本画风影响,陈芃宇许多画作都是大尺寸作品。(刘秀芬摄)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学系硕士陈芃宇,2012年为了憧憬的梦想,赴日本筑波大学留学,学习日本画领域,而她融入中国水墨与留白画风,受到日本画界赞赏,更多次获得大奖。
陈芃宇在拿到博士学位后后,目前任职于多摩美术大学,趁着暑假将留日8年画作运送回台,8月9日至9月8日于于新营文化中心展出,分享她的创作理念与感受,希望带给大家更多的想法,将制式化技法抛开,创作出自己的绘画语言。
陈芃宇「生活的日常余白-陈芃宇胶彩画个展」展出她留日8年来的生活记忆,分成4大主题,分别为「憧憬」、「成长」、「旅程」及「希望」共计30余件。陈芃宇说,刚到日本时,首先感受到日本美术教育与台湾的不同,老师的指导以启发为主,她从没看过老师现场画画过。
而她初到日本,尝试着在日本绘画生态中找出属于自己的风格时,「用墨」是她第一个想法,以她在台湾接受的水墨画训练,融合日本的胶彩画,以蕾丝、花等女性化象征图案画出的「缘‧远」,参加比赛就入选。
有别于日本画派饱和满版的画风,陈芃宇画里的「留白」原本也让指导老师心惊惊,「无声之中胜有声,很能代表留白表现」陈芃宇说,选择这样的表现,是受到东方绘画留白观念与近代日本绘画的影响。
此外,求学期间,陈芃宇除了绘画上的精进以外,更多的是独自一人承受所有的喜怒哀乐,从生活周遭的经验中找寻创作灵感。她第一年时为了赚学费,到牙医诊所当助理,诊所窗外就是稻田,很像台湾风景,引起她的乡愁,也成为她创作的灵感。记忆当下,随手纪录,每件作品都叙述着陈芃宇的每一个感受的时刻,每一个想述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