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教授照顾学生好似“家长”
两年了,一条短信一直被武汉科技大学学生王岩保存在手机收藏夹里,舍不得删除。
短信是2009年春节时班主任戴中祥教授发来的:“王岩,回家和父母叙谈得可好?为人子女,要心怀感恩,更多体谅。祝全家新年快乐!”
原来,王岩曾无意中向这位“戴班头”透露,最近他与父母关系挺僵,细心的“戴班头”就这样记在了心里。
如今,王岩会定期给家里打电话,从对抗到尝试交流,他慢慢懂得了体谅父母。
生病了、学业遇到困难了,戴中祥所带法学专业的72名学生,都会收到他的提醒短信。学生说,在手机短信的“转发”时代,“戴班头”一直坚持原创,也许遣词造句不够艺术,但从内心迸发出的关爱让人倍感温馨。
近年来,高校师生关系渐行渐远备受诟病,课堂上缺交流、下课就不见人,如何破解这一尴尬现状,武汉科技大学校长孔建益要求学校教师要以身示范,教书育人,促进学生专业成才,用崇高的师爱哺育学生。他说,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并且要探索让大批教授担任班主任的新模式。
武汉科技大学共有班级845个,班主任494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共146名,占班主任总数的30%。课堂上,他们是教授,三尺讲台诲人不倦;课堂下,他们是班主任,爱生如子。
教授的一半是“家长”,师爱成了强大的教育力量,引发了无数感人故事。
发生在去年冬天的一个故事让国贸专业很多学生记忆犹新。
武汉第一场雪飘然而至的清晨,国贸1002班的王慧还在睡梦中,突然被一阵轻轻的敲门声吵醒,开门一看是班主任王倩教授,她顿时有些惊讶。
王老师的脸红扑扑的,鬓角浮着雪花。因为担心班里的孩子,尤其是几个来自广州和海南的同学,王老师早上6时起床,专门赶来提醒:“楼梯比较滑,下楼时别摔着。跟寝室同学说一声,让大家买个质量好点儿的暖手宝。”
王老师走后,她鞋子边的雪末儿和着雪水留在寝室,留下了两个脚印。班上的25个寝室,25次敲门声,25回叮嘱,深深地烙在了学生们心里。
来自湖北农村的张涛(化名),一心想尽早工作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大二时产生了厌学情绪,偷买了车票,前往深圳某皮鞋厂打工,与学校断了联系。
得知此事的班主任戴中祥,迅速带着张涛的室友和同学四处寻找线索,通过5天的找寻,终于在深圳一间拥挤的出租房里找到了张涛。见到班主任,这个七尺男儿感动得泣不成声。
戴中祥没有责备张涛,而是拍着他的肩膀说:“感恩父母的方式和时间有很多,但是在你踏入这个社会之前,一定要先作好知识的储备。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本领,还怕将来找不到好工作?还怕不能很好地孝敬父母?”
经过戴老师两天的耐心劝导,张涛重回校园,从此发愤学习,前不久还考上了研究生。毕业聚餐上,张涛红着眼睛说:“戴老师,没有您,我的一生就完了。老师的再造之恩,学生永记心上。”
在课外,不仅是生活上的关怀,“教授班主任”的专业知识也让学生们受益良多。
“电子围棋的设计与实现”是邵平凡教授所带班级的同学白霜林的课题,在作课题中,白霜林遇到了用三极管检测棋子从截止到饱和状态,时间达不到要求。
4月2日12点半,本应是休息时间,白霜林“缠着”邵老师在QQ上交流。“邵老师,您中午有空没?等会儿我去您那里,您帮我看看我设计的键盘电路有哪些需要继续改进的,行吗?”征得同意后,白霜林赶到计算计学院5楼,叩响教研室的房门。
“5点半了,邵老师你还没吃饭吧?”
“在家里,还没有做,你先吃饭吧,不然食堂没好菜了。”
“邵老师我先下了,晚上我试试效果,再把电路图传给您,帮我看看!放假了,邵老师您好好休息休息!”
近3个月来,邵老师一直坚持在休息时间为白霜林答疑解惑,这样的对话,常常出现在他们的QQ聊天记录里。
大批教授担任班主任,弥合了师生关系的裂痕,大学校园有了新气象。国贸1002班的王慧说,上高中时,就听到很多考上大学的学长回来感慨,大学老师都是到点上课、下课走人,住在大学城里孤零零的没人管,也感受不到文化的气息,大学师生关系就是师生没关系。但现在,大家不仅能充分享受大学里的自由,也能感受教授的学者风范和对学生的关爱,班上同学“翘课”的少了,友爱互助的多了。(记者 雷宇)
作者: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