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怡农:建议增设「民防替代役」 转型地方民防组织
吴怡农建议增设「民防替代役」,转型地方民防组织。壮阔台湾影片截图
壮阔台湾联盟发起人吴怡农今与前参谋总长李喜明上将,出席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举办的「亚太地区的军事和平民社会」国际学术工作坊,吴怡农表示,政府应该增设「民防替代役」,让民众有机会参与有意义的社区防卫训练,这是迈向全民防卫的第一步。
他表示,国防不只是军人的责任。内政部若愿意尝试,为目前尚未服役的3千位替代役男,设计一个「民防替代役」选项,台湾或许能踏出第一步,把社会与国防连结起来,让公民成为军队的后盾。
李喜明在专题演讲中建议改革后备部队指出,台湾无法阻止中国侵台的野心,但应该用社会的力量、也就是「全民防卫」,让中共解放军无法占据台湾,而形成对中共的「拒止式吓阻」。
他说,国防的投资应该是为了避免战争,但如果台湾社会没有防卫组织,对中共毫无吓阻力。政府应该提出好的、可行的制度,让一般民众跟海巡、消防一起积极参与后备的训练,让有意愿的民众有机会即时参与国土防卫。
吴怡农指出,2000年开始实施的替代役,常常被视为让更多人免役的机制。他曾和一名选择消防替代役的同学交流的经验:郑同学在10个月的役期中,在花莲出勤140趟救护、10趟火警的任务。选择消防役,因为想参与「有意义的公共服务」。郑同学在乎社会、也不怕辛苦,但选择不当兵,因为不想浪费时间。
吴怡农表示,「当兵浪费时间」是长期以来最常被抱怨的兵役问题,却迟迟没有改善。换个方向思考,是否可以建立一个符合社会期待的「民防替代役」,从民间开始提升全民面对危机的应变能力?由警消等单位共同训练「民防役」的救灾、救护、防卫能力,让台湾社会多一份防卫力量。
中研院的中国效应小组长期研究中国对台湾社会的影响,2019年的调查发现,在两岸议题当中,重视国家安全甚于经济利益的人高达58%,反观比较重视经济利益者则只有31%,这是七年以来趋势的首次反转。
吴怡农团队委托执行的台北市民调显示,市民对于台湾的国防能力没有共识。64%的泛绿支持者认为目前的军队有能力防卫台湾;但10%的泛蓝支持者及33%的中间选民这样认为。民调也显示跨越党派、年龄、性别的共识,如果改善训练,70%的民众愿意支持半年到一年的义务役。
吴怡农认为,台湾正在产生一个新的意识:民众更加重视国家安全,虽然不确定目前的国防能力,但绝多数人、而且不分党派都愿意投入家园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