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欧亚学院:学以成人——中西通识教育100词主题展开幕

11月9日,“学以成人—中西通识教育100词主题展”在西安欧亚学院图书馆一楼大厅开幕。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选取了通识教育领域100个词语为展示内容,由公元前5世纪的苏格拉底起始,至西安欧亚学院的通识教育探索截止。展览以人物、书籍、事件和重要理念为脉络和排序,从东方到西方,由古典至现代,勾勒出通识教育的起源、发展、辉煌、变革与理想,旨在向广大师生普及通识教育知识、传递通识教育理念。

西安欧亚学院副校长王艳、通识教育学院执行院长黄鑫、各二级学院负责人和老师代表30余人出席开幕式。西安欧亚学院设计博物馆馆长、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客座教授党晟,西安欧亚学院设计博物馆副馆长、艺术家、视觉艺术教师苏中秋应邀与现场师生共话通识教育。

“愿师生收获通识教育的滋养与启示”

展览策展人、通识教育学院执行院长黄鑫介绍,本次主题展览将中西方关于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思想家、作品及关键词以时间顺序进行串联,以揭示诸多思想家如何基于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提出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式。同时,本次展览的词条选取“中西并重”,将中国通识教育与西方通识教育对照,一方面不难发现中西通识教育的高阶追求和理念存在共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中国长时间以来在通识教育方面所作出的实践和努力。

“发展通识教育,我们需要直面中国自己的传统、困境以及解决方案。”黄鑫期待这次展览能够让师生们了解通识教育的育人目标和追求,也欢迎全校师生慢慢欣赏、琢磨和思考,走入这些伟大思想家的世界,获得滋养与启发。

“通识教育对人的影响会伴随终生”

本次主题展将许多通识教育的复杂内容以关键词的形式展示。正如王艳在致辞中所言,展览严谨地进行了人物、事件、书籍、理念的定年和排序,最终选取的100个通识教育关键词总结了中西方通识教育理念,让观展者了解同时期教育发展的进程,在理解和践行通识教育的过程中有了更清晰、更确切的搜索原点,充分体现出关键词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一定数量的关键词“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从而帮助每个观展人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建立起对于通识教育独特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通识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伴随终生的,通识教育带来的的知识和能力会持续沉淀在每个人的思想和灵魂中,像繁星点点,在未来的人生中,照亮每一个人走出困惑,开解自己,影响他人。”王艳感谢并致敬为通识教育作出贡献的所有老师。

回顾与分享:中西方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

开幕式圆桌对谈环节,苏中秋和党晟与在场师生回顾和分享了中西方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

苏中秋以苏格拉底与阿尔喀比亚德的对话为例,讲解“三艺”是如何在中世纪延续,演变为“三艺四术”。欧洲自古罗马时期,即有称为“la liberala jartoj”(自由七艺)的概念。“la liberalaj artoj”的原意是自由人应该具有的学识和应该学习的七门学科,是相对于专业的、职业的和技术性的课程而言。一般而言,七艺被分为“三艺四术”两个层面,三艺(Trivium)指文法、修辞与逻辑,是文科教育中的核心部分,即教人如何理解文字、运用语言以能够通晓明畅地阐释思想。中国古代往往也强调“读书先须识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四术(Quadrivium)指算术、几何学、音乐以及天文学,即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基本方法。

两千多年以来,从古希腊到现在,通识教育的内涵都没有改变,是超越功利性和实用性的,并不执着于具体技能,而是大量的人文熏陶、博雅教育、心智启发,培养让人终身受用的“软实力”,这些不变的东西,就是今天的大学教育中的核心价值。西安欧亚学院作为应用型大学,也应该不断开发出适合自己的通识教育内容,例如作为一个良好公民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各个职业岗位中良好的职业行为方式,可能是更“接地气”的核心。

党晟将周朝“六艺”与“自由七义”进行了比较。“六艺”指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文武并重,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做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结合,也是中国通识教育的雏形。这样的教育体系延续到唐宋明清,虽然“六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还是培养出来了很多影响深远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进可以出将入相,退可以做诗人、书法家、画家、音乐家,表现出多方面的才艺和能力。

然而,现在已经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专业教育使得人们变成了掌握专门技艺的人才,隔行如隔山在今天变得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时代下通识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在哪里?党晟认为,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有现代价值的精神,培养一个学生的健全人格是通识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通识教育的意义就是帮学生建立起基本的道德和礼仪、独立思考、价值判断、审美观念和持续学习的能力等。

“学以成人—中西通识教育100词主题展”将持续一个月,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欢迎各位观展者漫步历史长河,感悟通识之义。(杨璐璐、盖佳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