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差压顶下,股份行成本大头金融科技支出是进还是退?中信、兴业加大投入,招行、平安调整节奏
财联社4月3日讯(记者 梁柯志)在股份行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金融科技投入备受外界关注,尤其在息差和营收的压力之下,是进还是退?
财联社记者梳理中信、招商、平安和兴业四家代表性股份行的年报数据发现,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依然保持增长,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则不同程度进行调整。
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中信银行信息科技投入121.53亿元,同比增长38.91%,占营收5.90%;兴业银行科技投入83.98亿元,同比增长1.78%,占营收比重较2020年度提升1.59个百分点至3.98%;招行信息科技投入141.26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基本保持不变,占营收的4.59%。
平安银行可供参考的数据是IT资本性支出及费用投入63.43亿元,占营收3.85%,2022年此项支出是69.29亿元,对比略有下降。
4月1日,某股份行上海分行信息技术部人士对财联社表示,近两年科技投入总体还是趋于调整和稳定,不像五年前那么大规模,重点领域如AI、大模型立项多,但是普通的立项在压缩。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四家银行对金融科技的投入除了当年经营状况有关以外,与管理层的战略选择亦有关。
大方向不改,中信、兴业继续投入
值得关注是,中信银行去年科技投入是首次超过100亿元,38.91%的增速也是历年少见。
对此,中信银行董事长方合英表示,由于前瞻性启动“科技强行”战略,科技投入力度空前,近三年累计投入近280亿元,复合增速达17%,中信银行数据存储量和算力较三年前提升6倍。
对于中信和兴业两家投入增长的股份行来说,金融科技带来的效果如何?
年报显示,去年末中信银行手机App月活1627.01万户,同比增长5.44%;动卡空间App月活1987.58万户;企业微信客户量达1166.52万户;至2023年底,中信对公线上渠道客户数109.44万户,较2022年末增长13.87%。
兴业银行年报则显示,报告期末,手机银行月活跃用户数(MAU)增长44.11%至2,252.62万户。五大平台中,兴业普惠线上平台融资余额近两年增长646.44%至691.95亿元;兴业管家客户数近两年增长43.56%至119.23万户,兴业生活、钱大掌柜月均MAU近两年分别增长43.54%、220.09%;银银平台机构投资保有规模近两年增长619.71%。
在业绩发布会上,面对动辄数十亿的金融科技投入带来哪些成效,兴业银行副行长孙雄鹏回应时候表示,主要是体现在服务体制和发展增效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五大线上服务平台,把金融服务融入到数字化经营管理之中;二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变革提升效率,如AI大模型应用、企业级架构工程、全行统一作业平台等。
招商、平安调整节奏
数据显示,2023年,招行信息科技投入141.26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基本保持不变,占营收的4.59%。数字化人才方面,至报告期末,招行研发人员10650人,同比下降1.81%,占总员工的9.14%。
从数据上来看,招行的投入增长和比例较为稳健和克制,去年投入140多亿在股份行当中属于比较高规模。
在零售领域,招行服务客户体量比较大。截至去年末,招商银行App累计用户2.07亿户,掌上生活App累计用户1.44亿户;报告期内,招商银行App日活峰值2163.82万户、期末月活7505.43万户,掌上生活App日活峰值679.23万户、期末月活4197.55万户。
在对公领域,招行建立了战略客户、机构客户、同业客户、跨境客户、基础客户等分层分类客户服务体系。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招行各类线上渠道服务对公客户3706.04万人次。
在规划上,招行制定数字化转型三年规划,以“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为演进方向,推进数字金融建设,从“线上招行”迈向“智慧招行”,也是新的提法。
同城的平安银行,在科技投入一改过往数年的风格,去年在科技投入和应用上呈现收缩的情况。
2023年,平安银行IT资本性支出及费用投入63.43亿元,占营收3.85%,低于2022年的69.29亿元。
副行长项有志表示,2023年在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一些效果。2023年整个费用是460亿,较2022年下降了34个亿。在收入相对降幅比较大的情况下,由于费用总额的下降,成本收入比基本保持平稳。
在促进业务方面,年报显示,去年平安银行升级“AI+T+Offline”(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模式,已为超4,700万客户提供服务,促成理财首购客户104万户,占整体首购客户的比例近30%。
同时完善口袋银行,2023年末,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16,603.9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8.6%。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平安银行将十二字方针调整为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未再提“科技引领”。
对此,行长冀光恒在回应投资者提问表示,科技作为平安银行长久的基因、烙印不会消去。科技更多是一种手段。现在关注更多是通过科技来提高效率,改善客户体验,完善模型,甚至节约更多的风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