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观察】为何小红书抖音频发金融舆情
近日,中信建投证券的一则实习生“上班打卡日常”视频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视频中,这位实习生不仅炫耀了豪车、高尔夫挥杆的瞬间,更不慎将公司三宗IPO项目的核心细节、客户信息乃至监管询证函等敏感信息公之于众。
这是我们能看到的吗?遇上了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答案就不一样了。
高消费的生活细节、投行正在推进的IPO项目,在金融行业普遍降薪、裁员的大背景下,这个瓜“含金量”甚高。
行业信息披露在资本市场上本是严肃之事。比如,尽调阶段会触及客户财务数据、监管问询函等,都是商业机密,自家IPO项目没有人愿意与外界共享。
实习生的短视频,无异于一场直播,将金融行业那些“传说”送到普通人面前。无论是对财富的好奇,还是对私生活的窥探,都是社交媒体拿捏人性的关键。
消费主义、炫富、商业机密,算法抓住这些关键词,让金融圈的瓜火速成为大众娱乐的谈资。一些用户把小红书当做“朋友圈”分享生活,让私域走向公域。
金融从业者在社交媒体分享生活引发争议,和社会情绪相连接,早就不新鲜了。
回望2022年,中金公司“90后”交易员妻子的“小红书炫富”事件仍历历在目,限薪令的出台仿佛是对行业的一次警醒。而今,中信建投实习生的“无心之举”,不仅让个人奢华生活成为谈资,更将金融机构内部的敏感信息推向了风口浪尖,让人不禁感叹:“金融圈的每一场风,都吹得人心惶惶。”
证监会主席吴清要求净化“八小时”之外生活圈、朋友圈的话音刚落,券商业又现舆情风波。
此次事件,对中信建投证券的品牌和信誉度造成了直接冲击。辅导机构的商业机密本应是密不透风的防线,却因一名实习生的疏忽而暴露无遗,这无疑暴露了公司在管理和风险控制上的重大缺失。
随着舆情的不断扩散,被曝光的三家客户企业也被迫卷入风波之中,给其上市进程和业务合作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这背后,究竟会给投资人带来多少损失,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面对舆情危机,多家券商迅速行动,将“管理好社交媒体账号”列为招聘实习生的基本要求。有的券商甚至开始审查应聘者的社交账号动态,力求从源头掐断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树欲静而风不止。风口浪尖的金融行业,在这个炎热的夏天,要记住这社交媒体助推下的凉意。
首要且核心的任务是加强社交媒体管理,明确哪些内容可以分享、哪些内容需要保密。同时,对于涉及公司敏感信息的账号,应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和监管。
与此同时,构建全员参与的声誉风险管理文化同样至关重要。金融机构可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公司声誉的良好氛围。
此外,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体系、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协作以及不断提升危机公关的应对能力,也是金融机构在新形势下不可或缺的工作重点。
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金融机构应秉持开放透明的原则,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及时澄清误解,有效遏制谣言与负面信息的传播。通过主动发声、正面引导,金融机构能够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北京商报评论员 岳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