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纳陆生 应采教育惠陆政策

(图/中新社)

民进党政府执政,两岸关系急冻,不仅台湾对外关系和经贸发展严重受挫,亦影响两岸学术和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原本学术界和教育界是两岸知识和思想交流传递的重要平台,亦是两岸知青相互认识和理解的重要渠道,然而蔡政府反中、仇中和排中的政治态度,及主管机关不断拉高两岸交流的监管密度、增加申请程序难度,使得台湾校研团体与大陆交流的兴趣与意愿大幅降低,与国外学研机构热衷与大陆名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

马英九总统今年3月带着一群台湾大学生参访大陆高校,无疑是为疫情解封后恢复两岸青年学生交流之路跨出了重要一步。这场参访意义非凡,除具政治意涵外,尤具教育文化意义。此行让台湾青年学生有机会真实接触大陆,亲眼看见历史课本上描述的故国山河,看到今日大陆的发展现状,亲身感受大陆的风土民情和观察体会两岸社会文化的异同,扭转以往对大陆的刻板印象。

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台青年政策一直走怀柔路线,给予赴陆读书或就业的台生青年优于本地人或外籍青年的待遇和政策优惠,处心积虑想拉拢讨好台青。

随着大陆经济起飞、生活条件大幅提升和学术科研快速发展,陆方这项策略已见成效。2022年在大陆高校就读的台湾学生约有1.2万人,最近这两年每年亦有2、3千名学生赴大陆读大学。不可讳言,大陆高校的磁吸效应已出现且日益增强,台生赴陆求学人数快速攀升的走势,已是不争的事实。

反观陆生来台求学情形则是每况愈下。陆委会统计资料显示,2015、16年陆生在台人数超过4万人,之后逐年下滑,至2022年只剩约3100余人;至于招收新生数,2022年只有377人,约是2015年新生数的9分之1。

不仅如此,大陆地区3所台商子女学校回台升学人数比例亦大幅下降。2010至2015年3校毕业生回台升学人数比例约维持7、8成,但自2016年后回台升学人数比例明显下降,2022年东莞和上海2所台商子女校生回台升学比例还有5成,但华东台商子女校生则仅剩2成8。可见,台湾高校已不是台商子女的优先选项,更多人选择留在大陆升学。

台湾高校会失去与大陆高校竞争的优势,与执政者对待陆生的态度与作为脱不了干系。蔡政府执政7年,不仅未善待陆生,还尽给陆生穿小鞋。回想疫情期间,蔡政府对陆生返台就学之事增加诸多不合理的限制要求,例如延迟放行陆生回台就学时间、不给予防疫旅馆补助等,处处为难陆生,让人看了心疼。

平心而论,陆生在台境遇远不如其他外国学生,体制上受到不少歧视性待遇,若非台湾校园自由、民主、多元、开放的学风,亦师亦友亲和的师生关系和民间社会温暖的人情味,这群陆生何苦要留在台湾作三等学生,不如另寻他校啊。

无论是从两岸和平发展或从高教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台湾的陆青政策不应该是排斥敌视,而应以更开放友善的态度去吸纳大陆知青,采取教育「惠陆」政策,让陆青成为台湾进步的助力而非阻力。

欣见教育部终于核准马总统邀请50位陆生来访台湾一事,虽然此事尚未定案,犹待下一关移民署审议,但预期应可顺利成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相信台湾社会将会热情欢迎来访的大陆同学,也期待蔡政府展现宽容大度的民主风范,好好款待这群陆生,让他们不只是感受到台湾的人文风情与自由学风,也能感受到台湾政府的善意吧。

(作者为国立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