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科技赋能先手棋,打好城市生命线安全主动仗
杨维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日前在本次全国人大会议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都离不开安全这个根本,今年打算重点抓两件事,其中之一是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热、桥梁等各类设施实时监测,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
燃气、桥梁、供水、排水、供热、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被称为"城市生命线"。各地城市生命线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供水、排水、燃气、供热、桥梁等设施的老化变形问题日益凸显;二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融入城市运行安全管理,及早发现和管控风险隐患,切实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既十分重要,也非常必要。
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积极开展地上地下基础设施普查,建立健全基础设施数据库。要打造数字化"一张图",编制城市安全风险清单,做到对安全短板清清楚楚,对薄弱环节明明白白,为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夯实基础。
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基础设施改造,推动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要实现对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测,及时对重大风险与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规模等作出评估,努力做到精准预警响应,防患于未然,打好城市生命线安全主动仗。
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建设韧性城市",并提出"抓好地铁等重点部位风险防范,完成燃气、供热等老旧管线改造1100公里""抓实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增强重大风险灾害应对和自适应、快速恢复能力"等具体要求。北京有关部门、单位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如通州区组建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系统三维平台,将真实环境与地下管线三维数据结合,为地下管线应急抢险等工作提供精准快捷服务。又如,北京燃气集团推出智慧燃气平台,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燃气管网和设备的监测和管理,提高燃气的安全性和供应效率。这些探索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效能,将城市的安全防线扎得更牢、织得更密。
也要清醒认识到,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技术只是赋能而非全能。有些风险隐患隐藏在大数据里,需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发现。因此,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既要用好数字化手段,还要注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通过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实施奖惩并举等措施,调动责任人的积极性、能动性,采取现场实地核查等方式,为数字化手段"拾遗补缺"。要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强跨部门、跨地域协同联动,完善公众参与机制,进而通过"人防""技防"紧密配合,凝聚起强大合力,促进城市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坚持以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为抓手,压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进一步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强化预警监测,落实应急措施,切实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