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当心“红眼病”

有一种病夏秋季常见,人群普遍易感,儿童、青少年用眼卫生意识薄弱,更容易发生感染。

患者多有明显的接触感染史,通过眼→手/物/水→眼的途径接触传染。相信这种病大家并不陌生,那就是“红眼病”。

什么是“红眼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俗称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较高的急性病毒性眼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0型(EV70)和柯萨奇病毒A24型变异株(CA24v)引起,是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

“红眼病”的症状表现

该病潜伏期短,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7天,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

患者眼刺激症状重,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有剧烈的异物感、眼红、眼刺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

眼睑水肿,睑、球结膜高度充血,屡见结膜下出血。

早期分泌物为水性,继而为粘液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

患者也可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偶见轻度虹膜炎。

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人有发热、咽痛等上感症状。

得了“红眼病”怎么办?

病人一般不需住院,病后应遵医嘱治疗,并尽量居家休息,减少公共场所活动。

红眼病发病初期,做眼部冷敷有助于消肿退红。在炎症未得到控制前,忌用激素类眼药。

单眼发病时,应防止另一只眼被感染。

患眼用眼药时,应偏向患眼一侧,睡觉时亦应如此,以防分泌物流入健康的眼睛。

如何预防“红眼病”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平时勤洗手,触摸眼睛前后要彻底洗手。

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卫生用品,要用流动水洗手和脸。

红眼病患者在治愈前不要返回幼儿园、学校、工作地点,避免前往公共场所,严禁到公共游泳池游泳,以防传染他人。

红眼病患者在家中不与其他人共用洗脸盆,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

病人的洗漱用品要严格做到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居室人员分开,不能混用,避免交叉感染。

如接触了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应充分清洁或消毒手部。

发生聚集性或暴发疫情的学校、幼儿园、集体单位,应做好教室、活动室、办公室等相关场所的终末消毒工作,避免接触感染。

来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