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禹.春之祭.曲水流觞
历代对禹祭皆极为重视。(本报资料照片)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
稽山青青,鉴水泱泱,苍松挺拔,春和景明。轻盈美丽的少女随丝竹声婀娜多姿,妙曼飘逸。乐音袅浮在微蓝的晴空,宽敞的舞榭歌台一片静谐。整个感觉是温柔祥和,尚有平谧顺畅。
时光突然跳跃到四千一百多年前,夏禹手执耒耜,怒目站立在汹涌的江边,雷电跳跃,闪击大地,他高举双手,向滔滔水声及治水民工高声吆喝,民工在浅滩及溪畔奋力与洪水搏斗。暴雨依然倾降,黑色天地迷蒙漫漫。禹的嚎声是面对民工,也是指向广大苍天的抗争。
西方旧约《创世纪》诺亚及动物躲入方舟以逃过上帝愤怒的四十天大洪水,地上一切生物都被消灭(鱼呢?)但古代的华夏民族却在大禹领导下与洪水奋斗,抗争不懈,最后终于取得胜利──西方及中国多么巨大的意识心态区别!
追溯夏禹足迹
夏禹原姓姒,创立夏朝,故称夏禹,因大功大德,又称大禹。他出生在成都以北的北川,有说他有羌族(古汉藏族)血统。如是,他以后领导的却以汉人为主。他的出生日是约四千二百年前的国历6月6日,所以民国36年中华民国政府订此日为中国工程师节;水利海洋专家另订此日为水利节。在台湾的「中国工程师学会」是个有数万会员的庞大组织,在美国有相应的「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都是当年幼童留美的「铁路之父」詹天佑所创。
夏禹是跨区域的人物,由四川到黄河中游,下到淮河中游,到浙江的绍兴,都有他的相关足迹。他的三过家门不入,表现了今日工程师负责任及解决问题的态度。治水功绩史书多载,不再重复。但很明显的,禹成为华夏的第一个民族英雄。他在治洪时被授以非常时期的权利,治洪成功受到君民爱戴,他不但不放弃,反而集中这种权力建立王朝。禹在治水后,立即讨伐及驱赶三苗至汉水流域,巩固了君权。又在安徽涂山召集部落会盟,显示他的号召力及领袖高位。同时规定各诸侯部落向他纳贡的数量,可见夏氏族对周边各族经济的控制。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有一位首领名防风氏晚到三天,竟被大禹处以死刑。一般说来,「禹会涂山」被认为是建立夏朝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会盟。
夏禹为平定洪水而走遍神州大地,历时十三载,对各地的习俗、物产、地形等均了若指掌。他依此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国土面积大约210万平方公里(台湾的58倍),并以各部落捐献及天下取得的青铜铸成九个大鼎,鼎上铸各州山川名物、飞禽异兽,集中到夏朝都城,显示夏王大禹已成九州之主。九鼎继而被尊为天命所在。「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问鼎中原」等成语乃从此而出。而「国家」这种新型社会政治形态亦就此诞生。夏禹以阶级取代原始社会,以文明替代部落的野蛮社会,推动中国王室历史的沿革发展。因为这是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意义,2007年中国政府宣布公祭大禹陵升格为第二个「国祭」,号称「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
大禹在山顶凝视远方
然而,夏禹在政权型式上时采专制及民主的二重性,显然由氏族的民主政体向国家君主政体过渡。他不只一次召集各诸侯部落领袖聚会,会中检讨自己的过失,言明对各方教诲洗耳恭听。这种谦虚的态度令众人心服。而「禹封泰山,禅会稽」,封是祭天,禅是祭地,也表明君王对天地的敬畏。
此外,《淮南子》记载了禹的「五音听治」。他设置了五种乐器,来访老百姓传道的击「鼓」,谕义的敲「钟」,告事的振「铎」,述忧虑的敲「磬」,喊冤狱的摇「鞀」。禹凭此五种声音广开言路,使民情上达,并予以及时处理。
希腊在二千多年前曾有过民主政治,而中国在四千多年前的夏禹时期就已经有了「五音听治」的民意雏形,所以民主比西方早了二千年。如以「五音听治」比较今日蓝绿(及对岸的红)的执政,又将会是如何的相形?
孔子在论语〈泰伯〉篇用了三个排比句叙述大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所以禹虽为帝王,却粗茶淡饭,穿旧衣,宫殿简陋,却竭尽全力兴修水利,敬畏天地。这又是工程师较踏实地,生活简朴,敬重大自然的写照。
夏禹开创了家天下的局面。实际上,禹曾效尧舜禅让给东夷首领益,但人民拥护禹的儿子启。传说夏启遂杀益而夺得到君位,之后又击败有扈氏,贬其为牧场奴隶(夏朝首先建立了奴隶制度),展开夏朝的432年(纪元前2183年至纪元前1751年)共17位君主的统治。夏启开始改用国名「夏」为姓。在会稽山麓大禹陵殿正中有供奉「华夏圣祖大禹之神位」。于是大禹已被神格化──由中国的第一个民族英雄提升为神祈。
如斯,夏禹是开明贤君还是高权统治者?盼君有以教我。
虽然《诗经》、《左传》、《尚书》、《史记》等典籍均提及夏朝,但考古学以成熟的文字系统及大规模建筑群(城市)做文明界定标准,夏朝的历史仍不明确。因为甲骨文始于夏朝之后的商朝,而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信史」更是以西元前841年的西周为始。但1960年代对夏朝重要的发现是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的遗址。通过考古地层学、类型学判定所处的相对年代;通过碳14科学测定与史书记载的夏朝中晚期吻合。
再则,二里头遗址位河南西部,符合史书记载的夏朝主要活动区域。这些现在都已被中国考古学者普遍接受。耐人寻味的是西方人认为《史记》对夏朝的记录是神话,却把一位盲诗人荷马根据民间故事口述的《荷马史诗》当做历史。此双重标准乃是西方人不希望亚洲人有悠长的历史及文化,而东方人却希望文化上超越西方。
最显著的是对敌的日本竟有「禹学」。2010年起,日本各地已经举办了六次大禹文化节。开成町位于邻近富士山的南足柄地区,拥有1726年建成的神禹祠(现名福泽神社),持续了300年的大禹祭,展现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血缘关系。日本一方面崇尚西方文化,一方面又敌视它。
会稽山麓禹祭及曲水流觞
会稽山位于浙江绍兴东南处。禹曾大会诸侯于会稽,封禅于会稽,最后驾崩葬于会稽山麓。如今有大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群。禹的祭典始自夏朝,历代皇帝参拜不绝。秦始皇统一天下,也来会稽沐斋祭禹;而明清两代祭禹最为隆重,康熙、雍正、乾隆均亲至禹陵拜祭;民国以后,蒋中正总统亲祭二次。1937年清明节,抗战爆发前三个月,国共两党就曾共祭黄帝陵,令人思索。
会稽山的禹祭可说相当隆重,最高曾有世界各地四千余人参加。数年前他们曾邀请台湾第一个成立的成功大学水利及海洋工程系参加,因疫情未克。此次我个人则以台湾夏氏宗亲身分赴陆参加,台湾又是政治上强烈两极化,心中感概万千。
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因水而多桥,总数超过一万一千座,是世界上唯一的万桥之城。这些桥衍生出悱恻缠绵的爱情,也在桥上搭戏台演出人间的悲欢离合。绍兴不只是绍兴,也不只是大禹终葬之地,它更有许多文化重心及历史荣景。它是鲁迅、陆游、王阳明,北大蔡元培校长及马寅初校长、秋瑾、徐锡麟等人的故乡,勾践卧薪尝胆复国亦于斯。历史上,绍兴出文武状元27名,进士2238名。然而,最令我心向往的是东晋王羲之写入《兰亭序》的曲水流觞,在会稽山麓河桥区。
台大中文系庄严教授曾二度负责运送故宫文物南迁,第一次是抗战时期,第二次是为了国共内战。庄教授的四子摄影家庄灵有纪录片《快雪时晴忆庄严》,提及他父亲生前在台湾共举办了三次曲水流觞,1973年在台北故宫的现址溪旁竟发现了「流觞」石刻,判断约是日据时期便有文人墨客在此举行过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一群文人雅客坐在弯曲小溪旁,将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流。停在谁面前,谁就取觞饮酒并吟诗,抒发幽雅的情怀。饮酒吟诗之余,仰观宇宙之大,人生之须臾,不免感怀世事无常,人生苦短。此习俗从东晋书法家开始,传颂千年。日本、韩国亦广为流传。
由工程到文学
然而这是文学,禹治水是工程,到底我现在是文学之人。实际上,这一路祭拜及游览,随身携带阅读的是萧红的《生死场》及吾友葛浩文教授(Howard Goldblatt)当年跟随柳无忌教授研究写就的《萧红评传》。《生死场》中乡村生活是如此落后及困苦,那些兵燹、瘟疫、天灾、饥饿造成无情的死亡。他们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都在萧红细致的笔下回旋。可是由另一角度观察比较,昔日大禹治水以及今日富丽堂皇的禹祭,带给同样一片大地的却是足食、安定、欢愉及富庶──多么强烈的对照。这些是题外话,但也引申为文学与工程的对比。
绍兴只是二线城市,市容建设已达世界一流水准,很像欧洲,许多绿树庭园及黑铁栏杆。九月将在杭州举行的第十九届亚运会,棒球比赛订在绍兴棒球场,我国由安永、合库及台电合组的国家代表队可望赢取冠军金牌。绍兴会稽山麓的禹祭依例是在谷雨季节举行,短短二小时的祭典以少女轻妙舞蹈启幕,接下去的大典气派、庄严而肃穆,纪律及效率令人印象深刻,只一人简短致词,无人机盘旋上空录影。主祭音乐揉合西方及中国,有半音及几部合音。每年祭典都由九点五十分开始,寓意九五之尊,因为大禹平定天下九州,以五音听治。
《春秋左传正义》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久而久之「华夏」变成汉族及中国的代称。中国最早字典《说文解字》有云:「夏,中国之人也。」甲骨文中的「夏」字,为「中国之人」的象形。「中华」在地域概念上等同中国,是「中国」与「华夏」两词结合而成。
在四千年悠长的历史中,在近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禹从未在国人心中消失。他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第一个建立国家,第一个创立朝代的帝王。由大禹治水,大禹立国,我文竟然跨越到文学及文化。那是因为我已逐渐老去,还是潜意识的俯瞰全局。
大禹在天之灵,请引导我国,请庇佑我民。(本文收录于《春闺梦里人》一书,尔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