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1吨≠现在1吨 企业先期减碳扣抵 从严检视
国内减量额度的自愿减量专案,共有减量额度、抵换专案减量额度、先期专案减量额度三大来源,未来将设计不同的扣减比率。图/本报资料照片
环境部去年底预告「碳费收费办法」草案,预计3日将与民间团体、经济部共同讨论细节。其中,有关「先期专案减量」部分,不仅只能抵扣2024、2025年的排放量,而且将设定抵扣比率、从严检视,亦即,先期专案的1吨不能扣抵现在1吨的碳排量。
「碳费收费办法」草案架构,主要包括碳费征收对象、申缴时间、计算及排放量扣减方式、查核及追补缴机制等大方向,而可扣减碳费的减量额度分为国内与国外两大部分,国内减量额度的自愿减量专案,共有减量额度、抵换专案减量额度、先期专案减量额度三大来源,未来将设计不同的扣减比率。
所谓先期专案指的是2010年环境部前身行政院环保署时期,依相关碳排放强度规定,只要碳排量低于要求,就可获得抵减额度。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先期专案减量额度仍有约6,100万公吨。
环境部气候变迁署副署长黄伟鸣强调,「先期专案减量」是为了鼓励产业先行减碳的制度,由于这些减量行为都发生在好多年之前,世界各国在讨论这类减量扣减时,多会认为先前的减碳行为对于现在的减碳实益较低,但考量到业者确实有减碳行为,所以未来虽然仍可扣抵企业碳排量,但只能限定今年与明年二年扣减,且会有一定的比率,扣抵时也会严格检视。
另外,环境部官员透露,若业者采取的减量措施,是配合其他部会的相关法规指定或补助项目,未来恐会被排除在自主减量计划之外,不得申请优惠费率。
例如,经济部近年推出的「疫后强化经济与社会韧性及全民共享经济成果特别条例」中,有协助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各项措施,以及《再生能源发展条例》,要求新建物应设置屋顶型太阳光电,这些都无法计入自主减量计划之中。
此外,原订去年底要出炉的排碳大户「自主减量计划」草案,至今尚未公告。环境部指出,由于各产业减碳的方式属于那个范畴,还要进一步讨论,预计今年首季才能完成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