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代人的回忆,在内地绝迹了?

前两天和香港local朋友聊起童年的调皮捣蛋时光,才发现虽然地理上相隔不远,但大家童年玩的游戏可不一样。

比如有一个说是内地流传过来香港的桌游,小时候小朋友中特别风靡,叫做「康乐棋」。

内地人表示:真没听过啊…(听说过玩过的朋友请举手‍♀️)

也是巧了,今天就让我发现,一直以来非常喜欢的「创><艺互联」大湾区艺术展览系列,前不久开启了第二轮第四站展览「重拾纸上童乐」,就是以康乐棋为创作主题的。

「创><艺互联」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艺术推广办事处和香港设计师协会共同筹划,这一站来到了今年初爆红的影视取景地:江门。

打算出门到江门打卡的朋友,不妨让我推介这个展览,一起从中解密这个曾风靡一代香港人童年的游戏吧!

01

「康乐棋」其实是飞行棋?

其实「康乐棋」的玩法有点像飞行棋,但它的形式更加丰富有趣,游戏纸上除了有棋盘,还配上了一幅有趣的游乐场图画。

via.mickeygooloo

画中的36个小朋友进行着各种康乐活动,玩家们也是要通过掷骰子决定棋子的前进步数,途中也会随机触发各种机制,最终最先抵达终点的玩家获胜。

据说,「康乐棋」最早是从内地流传到香港的,可惜后来在香港逐渐普及的时候,在内地反而绝迹了。

via.chu.asia

而「康乐棋」有多受当年香港小朋友的欢迎呢?大概就是过来人口中说的「玩到张纸烂完又补,补完又烂」了。

这次「重拾纸上童乐」的参展艺术家赖筠婷和设计师STICKYLINE,分别以传统工笔画和纸雕塑的创作形式,来重新演绎「康乐棋」有趣的细节,让观众感受它的迷人之处。

02

《康乐棋棋盘》

艺术家:赖筠婷

赖筠婷擅长以中国工笔描绘人像和日常生活情景。

她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并完成艺术硕士课程,主修中国画。后来在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兼职教授工笔花卉和工笔人物。她以温婉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特别动人的细节。

*赖筠婷2012年香港当代艺术奖获奖作品,水墨设色纸本《车厢》。

via.中大通讯

工笔画的历史悠久,曾记录了许多古时候的生活及文化活动。

因此,赖筠婷也希望透过工笔画临摹、教学及创作,把这珍贵的传统技法承传下去。

「康乐棋」的发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九十年代,「康乐棋」在香港最为人所熟知,这个时期,正是赖筠婷的童年时期。

在「康乐棋」逐渐被替代、被遗忘的今时今日,常以小朋友为灵感源泉的赖筠婷以工笔技法重绘棋盘,希望重拾美好珍贵的童年回忆。

《康乐棋棋盘》将棋盘分作四个部分来展现,也将原本的比例放大很多。

因此许多细节部分,比如小朋友的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赖筠婷特别花了心思处理。

也就产生了作品中新旧交融的创意:游乐场图画中的小朋友们,骑着八九十年代曾在屋邨公园非常流行的摇摇马,却穿着着当今的香港幼儿园校服。

*原版康乐棋与赖筠婷的创作笔记(上图)vs重新创作的《康乐棋棋盘》(下图)

「好像将现在的人带回以前,离开一些很华丽的东西,很简单也可以很快乐。」这样的时光交错,也表达着小朋友们永恒纯洁的童心与稚容。

03

《百格童年》

艺术家:STICKYLINE(梁子程及黎意雄)

成立于2011年的香港创作二人组合STICKYLINE,由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工业与产品设计专业的设计师梁子程和黎意雄二人组成。

STICKYLINE擅长以纸和金属作为主要媒介,创作出符合极简几何美学的作品。

这次展览中,他们延续对纸材质的热爱,突破纸的平面界限,让观众进入一个个童年时光的瞬间,恍如置身于比例虚幻的空间中。

《百格童年》将港人熟悉的康乐棋棋盘和角色缩小或放大,放置在立体化的大棋盘上。

与四五岁小朋友等比的小人纸雕,拉近了作品与观众的距离。而跑步、游泳甚至溺水的情境,与放大了的花朵和小鱼,融入棋盘,一同打造充满了童趣的想象空间。

抽象的纸雕作品线条极简,观众可以穿梭其中,回忆童年与玩伴在公园嬉戏的时光,耳边仿佛有欢声笑语,无忧无虑、欢乐满载的氛围让人无比怀念。

《康乐棋棋盘》与《百格童年》两个作品也有所关联哦~

你可以尝试通过两组作品棋盘上的数字,找到相同棋格分别在平面和立体创作的两种不同演绎。

为了观众朋友能有更强的互动感,现场还特别设置了《康乐棋棋盘》缩小版本的「康乐棋」,让大家围坐在一起玩一局。

无论是哪个年代的朋友,都能在这次展览,透过欣赏、体验和玩乐找到回忆及共鸣。

在放不下手机的今天,不如返璞归真一下,回到童年的游乐场,和小伙伴们围坐一圈,享受单纯在游戏中追赶和偶遇未知的快乐吧!

创><艺互联

「重拾纸上童乐」

赖筠婷 x STICKYLINE

展览日期

即日起 至 7月23日

开放时间

周日至周四

9:00 - 18:00

周五及周六

9:00 - 22:00

(逢周一闭馆)

地点

江门吉米方圆

(江门市白石大道和兴广场197号)

免费参观

图 / 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网络

未经允许,不可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