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通!串起金厦离散的爱

2001年,75位旅居福建的金门老人搭乘厦门「鼓浪屿号」返乡探亲,当时高龄74岁洪有利老先生,激动亲吻故乡土地,喃喃说道:「我终于回来了!」(本报资料照片)

厦门「华湾轮」于1994年9月6日,在金门驻军全程监控下驶过大、小金门水道,直抵晋江围头半岛,成为首艘航行金门水域,「海上游金门」的客轮。而这趟自两岸1949年10月炮火对轰以来,穿越一湾浅水的「首航」,开启2001年1月2日金厦「小三通」两岸和平往来的先河。

金门爱心慈善基金会董事长许金龙先后邀请79位滞留大陆的金门乡亲,搭船回到金门故乡。

曾任国民党金门县党部执行长,也是金门县红十字会首任总干事的许金龙回忆说,年迈的乡亲登上「华湾轮」时,起初难掩兴奋笑个不停,等到海上金门岛影愈来愈近时,忍不住泪流满面说:「是金门啦!咱的故乡到了!」当船只掉头回程时,随着金门岛影愈来愈模糊,最后消失在海平面上,一群人又掩面哭成一团。在往后2年的航班中,同样情景在华湾轮上一再重演。

在1949年两岸隔绝前,金厦两地居民在海上穿梭往来、晨往晚归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事,直到金厦航线关闭当天,仍有不少人从金门搭船前往对岸做生意、办货与拜访亲戚,万万没想到,竟然从此滞留大陆回不了家,其中包括280名嫁到对岸的小金门人,一隔就45年。

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后,极少数人经由香港、台湾回到金门故乡,小两岸在金门马山与对岸角屿最近距离仅2250米,却因两岸军事对峙,绕经第3地单程就得花3天时间,阻断金门人对故乡的归途,在每个望海的日子里,总带着无尽的乡愁和无奈。

经常往来两岸的许金龙,与时任福建省、厦门市金门同胞联谊会会长的堂兄许文辛相认后,1990年陪着许文辛经由香港、台湾返回金门后浦南门故里后,2人决定联手为两岸失联、破碎的家庭,搭起团圆的桥梁。

金厦「小三通」后,双方以「专案」方式,组成2梯次65岁以上滞留大陆的金门人返乡。老人家在料罗码头踏上故乡土地时,许多人跪地亲吻故乡的泥土,埋首痛哭:「我回来了!」

不仅金门有乡亲因战乱滞留大陆,也有来自大陆却被迫在金门定居的悲情故事。故乡在泉州惠安的石匠陈炳源因到金门工作,从此回不了家,最后客死金门,在许金龙帮助下,儿子、媳妇带着孙辈一行15人,阻隔63年后的2012年4月,来到他在金门坟前祭拜,至今仍对许金龙感恩。

滞留大陆的金门老人,一偿宿愿回家了,又带着弥补缺憾的心情离开,在对岸成家立业的后代们,陪着父祖踏上归乡路的过程中,也感受在两岸大时代下,有着等待抚平的历史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