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智能音箱厂商

作者 | 金旺

出品 | 锌产业

相较2018年170%、2019年109.7%的成倍增速,这被视为智能音箱增长乏力的一个佐证。

更何况,市场分析机构给出的2021年市场预期也仅仅是4200万台,同比增长只有14%。

作为智能音箱第二大消费市场,经过两年爆发式增长,智能音箱增速开始放缓,尤其在基于智能音箱的各种“创新”经历了昙花一现后,智能音箱开始被唱衰。

实际上,智能音箱已经很难成为一个“完美的产品”。

提起智能音箱,不得不提的是远在大洋彼岸的亚马逊。

2014年11月6日,Echo作为一款全新产品在亚马逊官网上线,在这之前,Echo和Alexa一直都是亚马逊的保密项目。

后来Alexa引擎软件副总裁Allan Lindsay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在产品研发期间,当我将Echo早期模型带回家测试时,我的妻子都需要签署一份保密协议,而当家里有保洁人员来打扫卫生或有客人来时,我们还得把它藏起来。”

其实早期的智能音箱仅仅是在传统音箱中加入了一个语音助手,站在产业链顶端的科技巨头们对毫无技术含量的传统音箱自然提不起什么兴趣,问题的关键在于后者。

2010年4月,苹果花2亿美元收购了一家做语音助理服务的公司,这家公司名为Siri。时隔一年后,随着苹果经典力作iPhone 4S的发布,这款名为Siri的语音助手出现在智能手机上,智能语音助手自此开始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

早年间,智能手机除了有苹果主导的iOS阵营,谷歌主导的安卓阵营外,还有诺基亚死死坚守的塞班阵营,以及微软曾主导的Windows Phone。这些阵营中的巨无霸们无一例外,在随后几年里纷纷给自己的智能手机加入了语音助手。

因为当时一个主流观念是:语音交互将是下一代人机交互模式。

以微软为例,2014年4月3日,在微软年度开发者大会上,微软发布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 8.1,在这款操作系统上,微软智能语音助手Cortana也首次亮相。

众所周知,微软未能很好地抓住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在早年间智能手机惨烈的市场竞争中,微软的Windows Phone没经历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以至于当时信誓旦旦表示“不会考虑为iOS和Android的深度整合而开发底层访问功能”的Cortana,最终还是出现在了iOS、Android系统的手机中。

然而,就在科技巨头积极布局智能语音技术时,似乎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项技术在手机上能否禁得起考验?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会发现,当年智能语音技术的成熟度还远未达到支撑起智能手机这样高频应用场景的地步,苹果、微软等的技术团队当时自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在之后几年里,几家巨头公司都不惜重金买下了多家优秀的语音技术创业团队以弥补各自的不足。

尽管如此,Siri还是一直因为“智障”备受诟病,Cortana也在一年前(2020年)退出了手机市场。

不过,这并不影响其让智能语音技术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至于推广应用,就是智能音箱的事儿了。

2014年11月,Echo在亚马逊官网上线实际上仅仅是一次新品内测,当时亚马逊的团队也吃不准有多少人会为这样一款产品买单,以至于连一场像样的发布会都没有办,只是通过在线商城向会员推送了一条消息,告诉他们大概有这样一款新产品上线了,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买来体验一下。

2015年6月,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一经发布,全年拿下了250万的销量,次年销量翻倍(520万台),而这仅仅是这场大战的开端。

在随后几年里,苹果、谷歌、BAT等国内外巨头纷纷涌入这一赛道,中国智能音箱大战也在2017年拉开帷幕。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音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产品,它并不是由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团队造出来的新品类,而是由美国科技巨头亚马逊研发,Lindsay在研发Echo时甚至还拉来了“曾在微软研究院工作了20年的科学家”助阵,最终也是由亚马逊率先卖爆的一款产品。

因此,这场游戏并没有给创业团队留有空窗期,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科技巨头之间的游戏。

随后国内智能音箱大战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应该是“惨烈”。

相关数据显示,在智能音箱创业高峰期,国内智能音箱厂商有上百家之多,就连本站这样当时看似与硬件完全不沾边的互联网厂商也曾下场做过智能音箱。

然而,经过大浪淘沙后(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经过价格战后,直至今天,智能音箱仍在持续补贴),最终桌面上只留下了阿里、百度、小米三个头部玩家,从2019年国内智能音箱市场出货量来看,三家瓜分了9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赢者通吃,大多商战皆是如此。

中间竞争过程这里就不再赘述,这里我们说一下智能音箱这几年快速发展对整个行业带来的影响。

锌产业认为,智能音箱的快速上量、进入家庭,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至少三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对技术本身的影响,语音技术迅速成长。搭载在智能音箱上的语音技术在这几年迅速商用,完成了逐渐优化的过程,不仅语音识别准确率迅速提升到了95%以上,语音理解精准度不断攀升,人机交互模式也从单轮问答模式走向了多轮交互、全双工(支持实时双向对话)模式。

其次是对技术应用的影响,语音技术有了成为下一代交互技术的样子。智能语音技术逐渐被大众接受后,迅速延伸到诸多领域,空冰洗、电视、台灯、控制面板,家庭环境下可见的家电或硬件产品的交互模式快速被语音化,甚至耳机、手表、车机这类出行场景也迅速被语音化。

最后是对产业的影响,巨头推动下的智能音箱的迅速铺量和技术普惠,催熟了智能家居产业。

至此,智能音箱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五年前,各类厂商都在为谁的产品是智能家居入口争论不休,电视厂商认为电视是家庭入口,音箱厂商认为音箱是家庭入口,也有不少创企认为家庭摄像头、开关面板等是智能家居的入口。

时至今日,大家仍然没有争出个高下,倒是形成了一个行业共识:智能家居将拥有不只一个入口设备,或者是说智能家居的的入口将是「分布式入口」。

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家居的中心战场经历了一次转移——从传统家电厂商、IT硬件厂商转向科技巨头生态圈的转移。

早年间,国内家电厂商在智能家居领域布局最具代表性的是海尔,锌产业此前在《海尔造“脑”十五年》一文中对此有过详细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科技巨头在智能家居领域的生态布局典型代表则是阿里和百度,他们各自围绕IoT平台和智能音箱(或者说是AI助手)展开了自己的智能家居版图,本文主要围绕后者展开故事。

2018年3月,百度进行架构调整,百度度秘事业部、硬件生态渠道部、Raven Studio工作室共同组成了新的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mart Living Group,SLG),这实际上也是“度秘”在一年多时间里完成由一个团队向一个事业群组的“三级跳”,当时出任SLG总经理的还不是现在的少将景鲲,而是互联网一代传奇人物陆奇。

之所以有这样的调整,其实是陆奇看到了“自然语言和其他智能交互方式有可能出现在从手机到家居的每一个设备中”的趋势。

也是在这一背景下,百度迅速拿下了当时国内智能音箱领域两个还不错的团队——渡鸦科技和小鱼在家。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百度推出的第一款智能音箱其实不是小度智能音箱,而是被百度收购后的渡鸦团队在2017年11月推出的渡鸦音箱Raven H,不过这款产品市场表现并不是很成功。

尤其是Raven H将发售价定在了1699元,远高于同期阿里与小米发售的智能音箱。

当时天猫精灵X1的发售价还不及渡鸦Raven H的零头,仅为499元,阿里官方数据显示,凭借这款产品,阿里智能音箱在双十一期间拿到了百万销量。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第一款智能音箱发售或许是借鉴了亚马逊的玩法,当时这一百万销量大部分是由淘宝、天猫的超级会员进行的“内部”消化,双十一当天,这部分用户拿到400元优惠券后,相当于只花了99元就买到了一台智能音箱。

第二年,百度发布了“适配”当时国内市场打法的智能音箱——小度智能音箱,这款产品尝鲜价为89元,刚好比阿里的定价低了10元,智能音箱价格战就此拉开帷幕。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诸多互联网头部企业为了一款硬件开战的场面并不多见,这算得上是最精彩的一次。

在这场音箱大战中,一方面,大厂在智能音箱硬件补贴上从未间断,另一方面,针对家庭场景的技术优化有了一定成效,国内智能音箱销量迅速破千万。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国内智能音箱销量为2190万台,全球智能音箱销量更是超过8000万台。

随后几年里,阿里、百度,甚至小米,都花了大力气研发出闹钟、电视盒子、大屏、小屏、折叠屏等各种形态的智能音箱,试图找到一个能让智能音箱稳坐家庭中心地位的产品形态。

遗憾的是,除了一些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将智能音箱作为家庭中心外,智能语音技术开始渗透到各类家居硬件中,分布式入口开始成为共识。

与此同时,包括阿里、百度这些曾经甚是看好智能音箱的厂商,也开始寻找新的方向。

不久前,小冰公司发布了全球首个人与AI混居的社交App——小冰岛。

小冰CEO李笛在发布会上解释称:

「小冰岛」就是小冰搭建的一个人类与人工智能融合的社交网络。

其实,小冰曾经也有希望成就一个主流智能音箱品牌一个AI助手,关于后来为什么没有做智能音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智能音箱需要高额补贴”,最终,小冰选择了一条和微软小娜(Cortana)一样的道路——被集成。

实际上,小冰只比微软小娜晚发布了一个月,不过二者的命运完全不同。2020年7月13日,微软官宣分拆人工智能小冰业务为独立公司运营,小冰成为微软历史上为数不多独立运营的公司。

同样是在这一年,百度智能生活事业群组业务完成独立融资(2020年11月、2021年8月又分别完成了A轮、B轮融资),成为百度控股的小度科技,阿里天猫精灵业务则升级为独立事业部,天猫精灵负责人浅雪回归阿里云。

回过头来看这两年两家厂商的发展历路,会发现:

经过三年高速发展后,尽管智能音箱全球销量迅速突破了1亿台,但胜出的寡头开始摘掉智能音箱的帽子,通过AI助手(例如DuerOS、AliGenie)寻找智能语音技术真正的商业价值。

也是在这两年里,大洋彼岸的亚马逊也推出了家用巡逻无人机、Astro家用机器人在内的多款硬件产品……

这时的智能音箱已经很难成为一个“完美的产品”,不过,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