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醫師話毛孩】李羚榛/拚命地叫,毛孩到底想表達什麼?

图/房子Fangtzu

勇敢的「小王子」

玩具贵宾犬该该自幼犬时期开始,就展现出敏感而胆小的气质,常常发出哭声,主人小伶便为牠取名叫「该该」。但我更喜欢称呼牠为「小王子」,因为有着一身金色细软毛流的牠,清澈杏眼和修长身形使牠活脱像个童话故事中的王子,纯真又带有几分帅气。

每当我拿出细针准备抽血时,该该会轻撇过头,微微发抖并小声哭泣,但始终配合治疗,因此,我一直觉得牠非常勇敢。

为牠看诊的后面几年,该该因慢性肠胃炎、胰脏炎及胆囊感染,反复地住院治疗。但是牠不喜欢离开家人,也不适应住院,因而不停地哭叫。

在给予止痛和降低焦虑的药物之后,该该的住院情绪总算好转许多,变得更加平静和放松。看到牠慢慢恢复了自在的表情,我心里也更加安心。

在诊间遇过许多贵宾犬,我发现每一只毛孩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并不是每一只都喜欢吠叫。不过,在前来求助狗狗吠叫问题的家庭中,有很高的比例是纯种犬的苦主,像是马尔济斯、约克夏、吉娃娃、贵宾犬、腊肠犬、博美犬及狐狸犬等。

让人困扰的是,这些犬种中有许多是心脏病的好发族群,让主人既烦恼,又担心得不得了。然而,通常主人会慢慢习惯狗狗的吠叫,直到开始影响到生活品质、接到邻居投诉、衍生其他问题行为,又或者影响到心脏病的稳定性,才会带狗狗前来就诊。

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很多家庭都曾面临同样的困扰,尤其当敏感的毛孩不得不接受医疗时,听着那声声哭叫,真的让人心疼。

其实,吠叫是狗狗常见的沟通方式,尤其是长期与人类合作的功能性犬种,更是如此。每一只狗狗的叫声都千变万化,统计下来至少有十种模式,看似多样,却不难辨别吠叫的原因。近代的研究也发现,人类的确可以透过狗狗所发出的不同吠叫声来判断牠们的目的,像是愤怒、恐惧或快乐。

所以,狗狗过度吠叫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只要试着从狗狗的角度来思考,想一想:「狗狗为什么会想说话?牠们到底要表达什么?」也许更能找出适当的方法去面对。

由该该的例子可以知道,狗狗的过度吠叫问题,不能被误认为一种行为问题。实际上,吠叫是一种表达,也是感受到压力时的抒发表现。在多数情况下,遗传、品种、社会化经验、成长阶段、健康状态、环境及教养态度等因素,都交错地影响着狗狗的吠叫行为。

因此我常常提醒家属,吠叫的「时间点」往往才是最重要的关键。

面对这样的行为,真正的第一步是确认毛孩的健康状态,排除所有疾病的可能性,并确认牠的基本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接着,仔细注意吠叫的「时间点」,观察狗狗的情绪动机,是需要安抚、关怀或是帮助?才能针对不同的情况,弹性调整应对的方式,逐渐降低吠叫的强度。及早正视并逐步帮助动物学习自我调适,是非常重要的。

考虑用药前,与医师仔细讨论

面对吠叫行为,可以用药吗?

众多的吠叫行为通常都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发生的。许多狗狗从幼年时期就有吠叫的倾向,随着成长过程中,可能经历了主人的惩罚式教育或过度关注,造成行为逐渐被强化,因而会降低药物的效果。

因此在考虑使用药物之前,我通常会先与家属好好地讨论,辅助家属写下毛孩的「行为日记」,记录下像是:吠叫的时间点、地点、长度、频率、家属的反应等,借此了解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调整。透过详细的纪录,我们较能清楚地识别和分析毛孩的行为模式,理解牠们的需求与情绪,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或其他的不适。另一方面,主人也可以回忆起更多生活细节,提供有用的线索,以制定出更有效的辅助方案。

最重要的是,当毛孩和主人之间的情感因各种困扰而消耗时,专业人员提供的陪伴和情感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透过这份观察日记建立起的沟通与协调,不仅仅是辅助治疗的过程,也是帮助家属重新站起来的一种支持。

最后的告别

我和该该一同度过了十年看诊时光,但最后,牠不敌病魔而离世……忘不了那天,一听小伶告知牠过世的噩耗,我全身瘫软在地上,非常不舍地大哭出来。后来,我在诊所外的大树下摆上一朵玫瑰花,向牠告别。

还记得最后一次见到该该是耶诞节前夕,阳光洒落在那棵大树上,一切寂静得像幅画,诊间里的牠正开心地享用零食,那满足的神情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每到宁静的冬日,我都会记起曾遇见一位「小王子」,牠是如此的美好。

●摘自宝瓶出版《人类没有很懂我:犬猫行为兽医师带你医病也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