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翠玲/當中國電動車搶市 歐盟怎解?
尽管中国大陆电动车已供过于求,当地产能依然持续快速扩增,引发各界担心当地电动车可能低价出口,在全球掀起割喉式价格战。(美联社)
辛翠玲
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引十余年前中国太阳能板在欧盟低价抢市之例,指中国电动车在欧洲有违反公平贸易之嫌。去年十月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启动为期九个月的反补贴调查。如调查结果属实,欧盟可能对中国进口电动车课征税率高于十%的反补贴关税。面对指控,中国既说情论理,也警告欧盟不得轻启争端,否则将报复回击。欧、中电动车贸易大战,彷如箭在弦上。
面对中国电动车的爆炸性成长,各方观点不尽相同。相对于美国将中国电动车视为国家安全威胁并管制进口,欧盟的情况复杂许多。产业界有看法认为,中国有助欧洲降低绿能转型成本;也有看法主张,中国电动车让欧洲汽车工业备受威胁。从开放市场到筑起保护主义高墙,再加上不同的政治考量,各种声音都有。以现状观之,欧盟的中国电动车难题,至少有以下几种可能的答案选项:
一、全面保护:仿效美国,开启贸易战,课征惩罚性关税、甚至可加码以安全之名,管制中国电动车进口。这种策略可能引发中国的报复,中欧关系恶化;但对于保护欧盟内的就业和产业发展有直接的短期效果。
二、去风险策略:分散风险、调整供应链,增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来降低对中国电动车的依赖。例如,与技术成熟的日本或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合作,替代部分中国电动车的份额。
三、贸易协商:此于十年前的欧、中太阳能板争议已有先例。当时欧盟一度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开征临时性的惩罚关税,双方濒临贸易战边缘。而后几经协调,最终中国以提高产品价格,回应欧盟的倾销指控,和解结案。
四、重点转移:另一种可能选项则是,将问题重点由处理贸易争端转为处理内部法规,协助本地制造商提升产业竞争力。最近甫落幕的另一波欧盟、中国太阳能板争端即采此做法。以电动车而言,欧盟可调整的内部法规林林总总。例如消费者的电动车购车奖励是否要排除中国制车种、是否修改去年通过将于二○四○年起全面禁止燃油车的电动车转换法案等。
在诸多可能的做法中,欧盟内部不同势力的态度也是需要评估的变数。一方面身为欧盟最大会员国的德国,无意因电动车问题发起对中国贸易战。德国总理萧兹在近日访中的行程中,对此即有表态。再者,欧洲车企也有不同的声音。大型车厂如宝马和宾士在中国有庞大的市场与深度的利益结合,皆不赞成对中国电动车课征高关税。
另一方面,欧洲议会最大党团中间偏右的欧洲人民党,则主张暂停去年通过的电动车转换法案,让欧洲车厂与消费者有更宽裕的准备时间。
当然,面对来势汹汹的中国电动车,欧盟更不无可能复选作答,在促进创新与保护本土产业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以更灵活、更具建设性的多元策略应对挑战。
(作者为中山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