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乡愿景》猫头鹰守护神 桐林社区生态营造
桐林社区居民以观察棒观察巢箱内的猫头鹰活动情形。(桐林社区发展协会提供)
桐林社区推动猫头鹰复育,以「猫头鹰守护神计划」推动地方特色创生。(桐林社区发展协会提供)
台中市雾峰区桐林社区紧邻南投县国姓乡的九九峰自然保留区,生态景观丰富,早年因农业过度开发,为避免野生动物栖地继续受到破坏,居民投入社区创生、推动「猫头鹰守护神计划」,借由设置巢箱等方式吸引猫头鹰,成果斐然,连续14年有猫头鹰来此繁衍下一代。
「桐林社区」旧名北沟坑,日本时代相传遍地栽种青桐林,也因位处群山间,丰富的生态成为其主要特色。朝阳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陈茂祥说,桐林社区早期是台中市农产品生产基地,日本时代栽种香蕉,之后以荔枝、龙眼为大宗,但过度的农业开垦也导致生态栖地受破坏,野生动物族群减少。
2003年就到桐林研究生态、与居民长期合作的台中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研究组长林文隆指出,当时社区面临政府要求全面造林、砍除槟榔树,为避免大面积砍伐破坏野生动物栖地,决定在槟榔树上悬挂巢箱、借以吸引猫头鹰进驻繁殖,但前3年效果不佳,每次观察只见到飞鼠进驻。
投入社区营造初期,桐林社区参与者只有7、8人,社区发展协会现任理事长江荣富回忆,那时几乎没人相信猫头鹰会进驻、更多人认为这样的行为根本没意义,虽不至于持反对意见、禁止挂巢箱,但每次号召要制作、悬挂巢箱,总是只有少数对生态感兴趣的人参与,大伙只能凭借一股热情支撑。
猫头鹰不进来、社区束手观看的人多,江荣富表示,只能不断推广保育观念,盼居民能接受,好在近几年民众对野生动物保护观念提升不少,社区发展协会也逐渐扩展,愿意加入的人更多了。
设人工巢箱吸引牠
而在吸引猫头鹰方面,江荣富笑说,「猫头鹰其实没多聪明」,大伙不断尝试,从制作的巢箱大小、置放的高度与方位等持续改进,慢慢摸索出牠的喜好,最终发现,领角鸮飞得不高、巢箱位置最好在2米至4米的高度,且其使用过的巢箱位置不能改变,因为「换了位置,明年牠可能就会找不到地方」。
在一年又一年的尝试下,2006年第一只猫头鹰进入人工巢箱内繁殖,桐林社区发展协会前理事长林淑铃回忆,看到猫头鹰的身影,只能用满心欢喜来形容,也开始投入观察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有只猫头鹰原本在吉峰国小的巢箱内产子,没想到隔了多年,牠竟在山区发生车祸,还被撞到翅膀断掉、眼睛掉了,经比对,发现这只猫头鹰年纪至少10几岁。
同一只连14年进驻
林文隆研究也发现,在约2公顷的面积内,同时期曾有5个巢箱、都出现猫头鹰繁殖;且最令人惊喜的是,有同一只猫头鹰妈妈,连续14年、每年都回来繁殖下一代。今年更可看到2010时曾经出现的个体,显示猫头鹰持续在桐林社区周边活动。
随着猫头鹰进驻并成功繁衍,雾峰区农会也协助引进农委会计划,特生中心更带领居民研究蝴蝶、植物或蛙类等生态物种,让桐林社区充满多元生态。根据林文隆的研究,除了猫头鹰,桐林地区目前至少有15至20只飞鼠踪迹,「晚上去都能看得到,此情况比原住民居住的区域多很多了」。
为让生态教育真正在桐林落脚,社区发展协会也与台中市野生动物保育协会携手,将在协会据点处打造猫头鹰生态教育,展示猫头鹰标本、研究资料等,户外则规画以栖架方式展示5、6种猛禽,盼活络社区观光、带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