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会更要周处除三害

(图/本报系资料照)

立法院总质询上周爆出多位民进党立委被点名未到,主持院会的院长韩国瑜因此裁示休息散会的风波,进而演变成「国会议员质询权遭没收」vs.「遵照议事规则并无错误」的争议,目前蓝绿两党依旧各持己见,民进党则扬言要扩大抗争。连续的乱象不免让人想起因一部电影引喻而暴红的「周处除三害」历史故事。

最近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在大陆上映,既叫好又叫座,电影借用《晋书》中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活灵活现地拍出了一部暴力惊悚、反讽现实、畅快淋漓的精彩作品。撇开电影不谈,历史正版的「周处除三害」其实是中华文化中颇为有名的典故,诉说一个浪子回头、洗心革面,知耻近乎勇,重新做人的励志典范。

对一般普罗大众来说,恐怕会觉得立法院的这场纷争委实无聊,连这么小的事也可以吵成这样,就算挂号看病如果跳过号了,也是可以再等一下补回来,堂堂立法院连这也搞不定,还能做好什么福国利民的大事!然而归根究柢,按照议事规则行事,排好顺序质询的立委届时没到,经点名三次还是未见,却怪罪主席或议事人员没有依「惯例」通融,这说得通吗?

民进党党团说过去王金平、苏嘉全、游锡堃当院长时都是唱名三次人若未到,主席便宣布先休息等人到;但此说反而凸显原来「惯例」的麻木与荒谬。惯例其实就是一种潜规则,固然可让大家便宜行事,但更可能是一种积非成是、和稀泥的陋习。因为这种惯例,立法院经年累月虚等了多少时间?值得吗?惯例虽然好用,久了竟然认为应该超越正式规定,一般社会大众能信服吗?

相对来说,立委每一会期只有一次总质询的机会,当然应该看重,若认为被「没收」当然会不满而力争,但如果真的重视,不但不应迟到,也不会动辄改为书面,或是自行缩短质询时间,而这却是民进党立委常常发生的做法。这显然是长期执政下逐渐傲慢的后遗症,过去总是上紧发条、保持战斗姿态的民进党立委,如今螺丝早已严重松动,开始走上过去国民党长期执政时的老路子而不自觉。

在国民党重新成为国会最大党、民进党不再行政、立法一把抓的新形势下,一方面是蓝营尤其新科立委的积极出击、力求表现,展现出更强猛的监督力道;另一方面是继续掌握行政权的绿营,从政务系统到国会绿委,则流露出明显的不适应与焦虑感。这两股力量与反应,激荡成新国会互争主导权的主旋律。

以绿委最近围攻韩国瑜的种种言行来看,其实最高兴的反而是最该被监督的民进党政府,因为立委们的内斗攻讦,各部会官员们反而乐得可以避开各种争议与错失,继续说干话、看热闹、反呛立委。

而现在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把过去一党独大的「民进党的立法院」,重新导正回来为宪政正常监督功能的立法院,什么是必须先除掉的南山猛虎、江中蛟龙,蓝绿立委一定各有说法,但真正的「周处」就在痛下改革的自觉与决心,民进党虽已窘态毕露,问题也不少的国民党更不能懈怠。